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导游词>华东区导游词 > 浙江省>正文

浙江鉴湖景区导游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19 作者:科潮网

(景点概述)
鉴湖景区,是一处独具江南田园风光特色的水乡名湖,于2001年9月29日开园迎客。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48.7%。建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葫芦醉岛和五桥步月四大景点。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还有长湖、庆湖等别名。北宋初始称鉴湖,她是绍兴的母亲湖,亦是中国的历史名湖,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汇入鉴湖,集雨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湖面达358里。湖涉山阴、会稽两县(今上虞、绍兴县和越城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这里烟波浩淼,风光如画。倾到历代文人墨客。他们三五成群,泛舟鉴湖,饮酒赋诗,留下佳话。李白曰:“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曰:“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陆游曰:“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张思聪曰:“八百湖光此地收,长桥水接鉴桥流。”等等。如今的鉴湖,只是古鉴湖的核心区块,亦称古鉴湖的“化石”。今天我们泛舟鉴湖,看到了古鉴湖青春焕发,那白玉长堤,那五桥步月,那新开发的葫芦醉岛等等景点,都等待着我们去一一领略!
(对联:悃城之命游吴会,琴笛遗神照古今)
东汉笛亭-蔡中郎祠


(东汉笛亭)
先让我们去看一下这座石亭,它背倚柯山,面临鉴湖。因背倚柯山,以山而得名。它的本名叫柯亭。柯者,柴禾、斧柄也。相传,古时柯山以石为骨,以柴禾为肉,为树木为盖,在铮铮石骨上,植皮丰厚,树木参天。当地村民多以铁采石,以斧砍柴为生,故柯岩就此得名。
古时候,读书人上京赶考,免不了晓行夜宿,有的在这柯亭里歇息,有的在这柯亭里过夜。宋、明、清三代,绍兴共出文武状元27名,进士2238名,他们大都与这柯亭有过关系。于是当地人又称它为“高迁亭”。但高迁亭在中国历史上另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笛亭”。当代专家学者称它为“东汉笛亭”。 东汉笛亭缘于我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学问家蔡邕在此避难而以椽竹制笛的历史故事。看,这幢两层式的仿汉建筑,虽以石、木结构为主,但亭内陈设乃以竹为其特色,古色古香,风格别致。
(蔡中郎祠)

让我们随着这琴声笛韵的节拍,步入“蔡中郎祠”去相识古代的那位大学问家蔡邕吧。东汉笛亭,被人们延伸了原始功能,成为了纪念蔡邕的“蔡中郎祠”。“中郎”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主管文化的部长级干部。我们现在看到的正中壁上的蔡邕像,系用竹子精编而成。大凡人们纪念历史名人,或以泥塑,或以铜铸,或以线条石刻,或以丹青描绘。而以竹子精编,乃绍兴历史上首创,设计者可谓匠心独具。蔡邕,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问家,不仅是出色的文学家、书法家、天文学家,还是位精通音律、颇为杰出的音乐家。相传,蔡邕任朝中议郎时,因得罪权贵,遭到诬陷,合家被流放北方。仇人遣刺客追杀他。幸亏刺客被他的义行感动而放弃追杀。后来汉恒帝嘉其才华不一般,赦还了他,但又遭五原太守以怨相报,不得已亡命江湖,避难江、浙一带十二年。其间,蔡邕来到会稽(今绍兴)。一日夜宿柯亭,清风吹过,蔡邕听到亭子里响起一陈悠扬悦耳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一种乐音。蔡邕便循声察看,发现声音来自亭东椽竹,数了数是第16根。翌日,他将它取下制成一枝竹笛,一吹奏果然音韵绝妙。于是蔡邕就将它取名为“柯亭笛”。以后蔡邕到处飘泊,就随带此笛到处吹奏。使得柯亭之名随笛而名扬天下。柯亭也被称为笛亭了。
焦尾琴-竹编连环画


(焦尾琴)

在祠两边壁上,一边就是笛中绝品--柯笛,一边是焦尾琴。焦尾琴,亦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相传蔡邕浪迹吴越住在一户农人家中。一日主妇生火做饭,将一段桐木送入炉膛。蔡邕坐在客堂读书,忽闻火烈柴木之声,知其为良木,赶忙招呼主妇将柴木退出熄火。待制成一琴后,一弹奏,该琴果有壮美之音。因其琴尾犹留火痕,故时人名其为“焦尾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蔡中郎像两边的这一副对联:“才有高庸,功隆乃大;人无贵贱,道在则尊。” 这副对联,极富人生哲理。

下一页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6]  [7]  

关键词: 浙江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