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导游词>华东区导游词 > 浙江省>正文

丽水莲都风情东西景区(2)导游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03 作者:科潮网
第三部分  附 录
彩带: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物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必需有自己织的彩带。畲族传统彩带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息,保留了数千年前的原始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至今“活”着的畲族“文物”。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照彩带纹样的造型和畲族口传的纹样释义,大致可以分为图案带、符号带、字带三大类。织带是畲族农村妇女必学的手艺,小姑娘五、六岁时就跟妈妈学织带。彩带织得粗细,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
彩带中包含着畲族姑娘对情郎的深意厚意。姑娘送给情郎的彩带,多数是以13根经线编织,畲语称为“十三行”。姑娘定亲日,男方把“定亲礼”送来时,女方的回礼是姑娘亲手编织的两条彩带,叫“定亲带”或“定情带”。姑娘与小伙子平是通过对歌,建立感情之后,也往往把彩带作为表达感情的信物,悄悄塞给心爱的人,或公然束上情郎的腰。
金盆露:宋代名酒,产自东西岩的曳岭脚村。此酒当时曾誉满朝野,佳话文坛,甚至列为朝廷贡酒。宋代田锡作著《粬本草》、元代宋伯仁所著《酒小史》等古籍中,对金盆露酒均有记载。宋伯仁在其著所列酒凡106种,金盆露排名第11。元代戚辅之所著《佩轩客谈·续〈曲消旧闻〉酒名》中,举名酒12种,金盆露名列第7。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载:“处州金盆露,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当今仍在广泛使用的1915年初版的工具书《辞源》中,有关金盆露酒的词条赫然在目。金盆露酒的酿制工艺一直传承到今天,现东西岩的各村各户都有酿制。
    茶米:畲族人称茶叶为“茶米”,称喝茶为“食茶”。畲族人种茶、制茶、饮茶,代代相传。山歌中最多的就是茶歌,畲家有一句俗语“畲歌之海茶歌多”,可见茶与歌对畲族人而言同等重要,饮茶是畲族人传统习惯,已成为畲族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而且还有一整套的迎宾待客的礼节,有其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客人一到,或村邻来串门,都先以茶相待。好山出好茶,畲族地区盛产茶叶,不少还是名贵品种,如浙江景宁的惠明茶。景宁惠明寺产的茶特别有名,此地为海拔600米左右的黄泥山,常年有云雾,茶质佳。1915年,该村畲族妇女雷成女精制了点青烘茶,送给县城的干女儿,想不到被干女儿的父亲带到杭州送到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去,得了金质一等奖。
乌米饭:乌米饭的制法,是用畲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的叶子,放到石臼里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袋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汁里,几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
  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并带有油光,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作用,故将乌米饭放在通风或阴凉处,数日不腐。食用时,以猪油炒热,味道更美。
畲民食用乌米饭具有缅怀畲族先烈,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食用乌米饭还有助阳补阴、明目壮肾,防止蚊子叮咬的功效。三月三虫蚁大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地不怕虫蚁叮咬,格外有力气。
菅叶粽:俗称“菅粽”,在端阳节和分龙节时食用。在裹菅叶粽的前几天,必须上畲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山矾科),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  
裹粽前,把精选的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几小时。拿两片又长又宽的菅草叶子对折成为一条槽,再拿一片菅叶披在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数两于叶槽中。装满一捏拳粗,20厘米长的时候,把披底的一片菅叶折过来,再把那折槽的剩余菅叶折过去,裹包好糯米。用棕叶丝缚作5节,即成为一条玉米棒子似的菅叶粽,放到铁镬里煮十余小时,遂成“菅粽”。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每年端阳,畲民除把菅粽当做佳晶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

下一页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关键词: 丽水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