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寺合一,人佛共居”的美岱召导游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05 作者:科潮网
尊贵的客人们,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欢迎您前去游览塞外名寺美岱召! 美岱召位于呼包之间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坐落在广袤肥沃的土默川平原上。它背倚阴山,南临黄河,气势雄伟,风格独特,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藏传佛教寺庙类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美岱召始建于明代中期,是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钟金哈屯)主持修建,这也是他们主持兴建的第一座城寺结合的建筑。初为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阿勒坦汗受封为明朝的“顺义王”后,这里即一度成为“大明金国”的都城,明朝赐名“福化城”、“灵觉寺”。因三世达赖喇嘛、四世达赖喇嘛都曾与此“城寺”有缘,这里也一度成为蒙古地区最早的藏传佛教弘法中心。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生于此“城寺”附近的年仅14岁的阿勒坦汗曾孙——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在西藏僧界人士的迎请下,由蒙古入藏坐床,蒙古地方缺少了宗教领袖,西藏僧界特派迈达哩·呼图克图来蒙古主持宗教事务。迈达哩·呼图克图来到呼和浩特及美岱召后,成为达赖喇嘛在内蒙古的重要代表,后来他还把佛教传到了蒙古东部及外蒙古,从而把佛教扩大到整个蒙古高原,他也因此受到了蒙古各界僧人的尊敬。因迈达哩·呼图克图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为美岱召中弥勒佛佛像主持开光仪式并在此坐床,人们便将这座寺庙称为“迈达哩召”(又作“麦达力召”),谐音为“美岱召”。 〔美岱召城门前讲述〕 美岱召总体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占地面积为6.2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50多间,四周有高厚城墙,墙体为夯土结构,内外表面砌以石块,高为4-5米。城墙上部为垛口,四角筑有重檐角楼。正面为城门,城门上方镶嵌有一块石匾,上面记载了阿勒坦汗之孙媳五兰妣吉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盖起灵觉寺泰和门一事。这也是美岱召遗存非常宝贵的文字实物资料。美岱召整体似一座壁垒森严的堡垒。 〔大雄宝殿〕(以下由美岱召导游员主讲) 大家看,迎面而来的是大雄宝殿,该殿显示出蒙、汉、藏三种形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殿门口有两棵粗壮浓密的古松,使庙宇充满了古韵。大雄宝殿为三座重檐歇山式建筑,它的东西南三面围有藏式白墙,墙上有八思巴文的六字真言图案装饰。进入大门,前殿为经堂,宽敞明亮,它的外观虽为二重檐式,但内部并不分层,借用上层正面窗户来采光,顶部为天花板,中部为一八角藻井,四壁绘有十八罗汉等壁画。由经堂进入主殿,殿内同样不分层,20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巨大的金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五爪盘龙。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从腰线部分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异常精美。和其他寺庙一样,壁画中自然少不了关于佛教的创立和佛教的故事,然而最令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蒙古贵族礼佛图,他们身着明朝时期的蒙古族服饰,手中持着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一心礼佛。中间绘有一位体态庄重、面目安祥的老夫人,据考证是三娘子的形象。壁画中的众多人物以及他们丰富多采的服饰、器物等,都是研究16、17世纪蒙古人生活习俗、崇佛、服饰方面极为重要的资料。这些壁画还是难得的明代艺术珍品。 〔三佛殿〕 再往后面就是三佛殿了,它矗立在一个正方形高台上,是一座歇山式三层楼阁式建筑,因殿内供有“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所以称其为“三佛殿”。又因房檐及顶部覆有绿色琉璃瓦,俗称琉璃殿。琉璃殿的四周墙体涂白,格调淳朴,二楼的四壁绘满了佛和菩萨,全部是明代的作品,与藏传佛教寺庙的壁画大有不同。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东侧壁靠近楼梯口的地方有一尊度母像,姿势和以往见到的一样,只是身着蒙古长袍,也许,这样的景象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壁画的空隙处有一些前人的留言,据考证是1951年的留言,为繁体汉字。琉璃殿面阔三间,底层正中开门,两侧无窗。传说这里是阿勒坦汗接受臣下朝拜的地方。

下一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 “城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