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
老子认为,人生应纯朴自然、真实无伪。“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为了名利而丢失了生命,实是舍本逐末的愚蠢之举。老子这种重生轻物、淡泊名利的思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仅能给失败者以心理上的调节和安慰,同时也能使我们对名利、得失持一种正确的态度,从而保持一种健康、平静的心态。
但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由此可见,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
在老君山十里画屏,有一处天然形成的休息空间,人们将它取名空灵清虚,名字里暗含了古老的道家思想——淡泊,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恬淡能帮助人们在现实的繁杂中虚无空净,能使人们的心恢复平和宁静,能使人们在世间的纷扰中,用一双清醒的眼睛洞察万物,感知宇宙。
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每个人随时都会面临着或得或失、或成或败的局面,如若认为“宠为上,辱为下”,则难免会“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我们应该学会拥有宽广的胸怀,置荣辱、得失、祸福于度外,做到“宠辱不惊”。如此,方能保持一种乐观平静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