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帝师故里,午亭山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4 来源:皇城相府
走进皇城相府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座金壁辉煌的“御书楼”。高大宽阔的楼亭间,横竖着一块庄严肃穆的大石碑,上端还恭敬的刻着“午亭山村”四个大字,四字之间正上方,一方朱红金印似画龙点睛,更让整个楼亭显得神采奕奕。这四个大字两侧,还刻着一副楹联,上联是:“春归乔木浓荫茂” ,下联是“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字、这联,都是大清朝康熙皇帝亲笔所书,是赐给皇城相府老主人“陈廷敬”的。
“陈廷敬”(1638-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曾任康熙王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等一些官职,在康熙朝的“吏、户、刑、工”中央四部中任过“尚书”,一生为官清廉,恪慎清勤,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诗人。曾在康熙朝的“平三藩”、“改钱法”、“清漕运”中功劳显著,编修过《明史》《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许多有历史价值的著述字书,并担任康熙皇帝的侍讲老师,康熙皇帝对他的文章、诗词及他的清正人品和他对国家的贡献很是敬重,曾称赞他“卿乃耆旧,可谓全人”,高度评价他的诗章“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康熙49年,陈廷敬已是72岁高龄,年迈体弱,耳聋眼花,遇事常因精力不足而感到力不从心,为此,他很想辞官回乡养老,但多次申请都没有被康熙皇帝批准。这年11月间,他耳病加重,听人讲话已很吃力,就再次提出回乡申请。康熙皇帝实在舍不得这位学识渊博、宽厚仁慈的老臣离开自己,但又从内心里十分怜惜他的身体,不得已才同意他辞去官职,但不准离京回家,仍留在京城,总裁《康熙字典》这部字书的编修。
陈廷敬不愧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大忠臣,他深知《康熙字典》这部字书对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祖国统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所以就毅然留京修典。同时,他还向康熙皇帝推荐自己的三儿子陈壮履也参加修典。康熙皇帝也很清楚正在翰林院任职的陈壮履是一个文华超群年轻有为的青年官员,同其父一样也是朝廷不可多得的治国栋梁,就高兴地批准了。就这样,“白发老父黑发子,同室执笔修字典”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
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听到陈廷敬为了修典,累得病倒在书房的消息,十分焦急,就备了好茶好果去探视他。在陈廷敬书房里,康熙帝看到堆积如山的字稿,看到面容憔悴的老爱卿,心中激动万分,当下提起书桌上的毛笔,饱蘸浓墨,一腔豪情凝于笔端,神情专注地写下“午亭山村”四个大字作为首匾,并配写一副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以示褒奖。康熙皇帝一边写,一边热泪盈眶地对陈廷敬说:“卿为耆旧,可谓全人。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这副一代帝王对自己的忠正爱臣、老师写的“封笔之作”正是千言万语都难以替代君臣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一代帝王对治国老臣的无限敬恋之心。

康熙皇帝认为“春归乔木浓荫茂”一句以乔木伟岸之躯喻指陈廷敬一生恪慎清勤、忠于职守、事业有成,对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后一句拿秋菊含芳吐香来比喻陈廷敬的晚年也正是对他一生功绩和高贵品德的赞颂。

次年,陈廷敬一病不起,累倒在编修《康熙字典》的书案旁,恬静安然地走完了他七十四年人生旅程……  陈廷敬故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继承父志,继续完成了这部字典的编修,终于让它闪烁着金子一样的光芒问世人间。  康熙五十三年,陈壮履为缅怀父亲和感谢康熙皇帝对父亲的恩宠,就将“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刻成石碑,在自己老家中道庄城门前建楼珍藏。并在“午亭山村”四字正中雕一方印,上书“康熙御笔之宝”六个朱红篆字。并为楼取名“御书楼”。  新建的御书楼雄伟壮观金碧辉煌,高踞在中道庄大门洞正方的高台上,同中道庄城门相映,楼面庄严肃穆,三间阔,二间深,顶坡全用皇室专用的明黄硫璃瓦、四檐高挑,雕梁画栋,脊神檐兽、巧夺天工。  康熙皇帝是古代帝王中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一生中留下的字宝并不多见,但是在皇城这个偏僻的小小山村里却珍藏着这位皇帝的封笔题字,(最后一幅字)这不能不足以说明相府老主人陈廷敬当年的显赫地位,当然这也同陈廷敬的历史贡献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登上御书楼,亲眼看一看这御匾、御联,品品其中含意,相信一定会生出诸多的敬仰。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