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初祖庵宁静清幽,真正演绎了深山古寺的粗拙与古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0 来源:嵩山少林景区

少林的故事,始于“十三棍僧救唐王”。自此,武功成了少林寺的符号,许多武侠著作、影视作品的演绎,让人们几乎忘记少林寺最早是以禅宗出名,武功不过是僧人们的一种修行方式。

如今的少林寺,盛名之下,来者甚多。寺院该有的庄严与祥和湮没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反而是距离不远的初祖庵,宁静清幽,真正演绎了深山古寺的粗拙与古朴。

初祖庵,始建于宋代,是宋人为纪念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故又称“面壁庵”。初祖庵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筑之一。这游人少至的地方却比烟火缭绕的少林寺更早进入国宝名录,主要得益于初祖庵大殿。梁思成曾说过,初祖庵是最符合《营造法式》中晚宋时期官式建筑的一个实例。《营造法式》是宋代建筑工艺的统一标准,书中将不同建筑如何修建,消耗多少工料等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以此避免贪官污吏的产生。此书是研究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

寺庙内古意深浓,虽历经朝代更迭,未能逃脱屡次修葺的命运,所幸基本格局还保持在宋朝初建时,大殿主要建筑材料更是不曾更改,成为河南省现存唯一的北宋石木建筑。人们给予建筑的遗留以时间,建筑也回报以历史的痕迹和温情,也许这才是文物古迹的真正价值所在。

走进山门,园内古柏林立,红墙、石碑、绿叶、遒干,薄淡的阳光斜斜照射过来,一切都被镀上薄薄的明黄,真正是一个幽静无比的所在,让人心生安宁。被围起的侧柏传说为六祖慧能所植,慧能在广州回少林拜祖,用钵盂将树苗带回栽种于此。如此说来,这棵古柏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树根挣出泥土之外,根上又生出许多青苔小草,展现着生生不息的真谛。

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殿内一榫一卯,坚固精致。除了岁月侵袭,多了些斑驳和黯淡,其他一如八百年前。殿内供奉着达摩像,并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每每看到古寺古屋,都极羡慕学建筑的人。于普通人来说,见到了古建,好则好矣,美则美矣,心生感叹却无法从专业角度说出好在哪里,美在何处。资料中写道:宋代《营造法式》中所说圜斗,讹角斗,琴面昂嘴、压跳、挑斡等都可以在初祖庵对上号,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可与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这话也看得一知半解。但这房屋建筑的精准和坚固、各种力量的巧妙结合,乃至浮雕的精致细腻,却是一一看在眼里,叹在心里。

推开的每一道门,摸到的每一扇窗,走过的每一条石板路,几乎都是八百多年前的样子。殿后的三圣母殿房檐飞起,甬道上青苔遍布,颇有古意。旁边的石碑上刻有“达摩面壁之庵”,为宋代蔡汴书。

从殿内向外望去,院内古朴寂静,红砖青瓦,禅意幽幽。阳光在墙上悄无声息地图画,偶有风,从身边轻轻吹过,不远处有脚踏石板地的声音。天地间,反而显得更加静默。

有人的地方,就有欲望。达摩祖师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八百余年,花开了又落,树枯了复荣,祈愿牌代代更迭。唯有初祖庵默默伫立,不悲不喜,惯看秋月春风。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