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康家有书屋,这里是了解豫商文化的一个窗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康百万庄园景区

康百万家族又称河洛康家,明洪武年间,其始祖康守信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康店镇定居。之后,康家在此辛勤耕读,经商传家,家族渐渐兴旺发达,乾隆时进入鼎盛,成中原巨富。

康家精心设计建筑的康百万庄园,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依旧风韵依然,在洛河岸边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康家的历史,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庄园文化遗产。

南大院的故事厅(东方三丈)这个院落是康家主人为后代子孙讲述自己发家史、传承家风的地方,如今也叫康家书屋。门外的楹联“山一拳、水一勺、天一角,能缩能伸当足矣;鱼自乐、鸟自鸣,花自香,亦觞亦咏且陶然。”诠释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那种怡然自乐,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只要有一个居住的地方就很满足了,能够与鸟语花香为伴,赋诗作词,隐居田园,就是人生幸事。

这个院落,还有一块罚跪石。

青石上跪痕深深,默默诉说着这个家族重视教育,严格要求子弟,因材施教的故事。

墙上是二十四孝图,走进那个院落的游人,都会在罚跪石前久久伫立。

走进康家书屋,记者见到了康家的后人康建华。他今年62岁,精神矍铄,一身书卷气,正指着《康氏家训》向游客逐句讲解上面的内容。

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

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

忠厚留有余。

抬起头,“入户问家声礼乐诗书孝悌千秋岁 卷帘看春色椿萱棠棣芝兰满庭芳”,“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这类雕刻在庄园内的楹联便纷纷入眼,内容无一不是以敬老、和睦、育人、行善为准则,墨色的痕迹已足够体现身为商贾之家却坚守了400余年的文韵,那是一种一脉相承!

在康家书屋,不仅展出有大量的文创产品,还有和康家有关的书籍,漫步其间,游客不仅能听到康家后人讲故事,还能买纪念品。很多游客都对《康百万》《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撷珍》这两本书爱不释手。

在《康百万庄园匾额楹联撷珍》里,展现的是明清之际,匾额、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典雅厚重的文化,是康百万庄园之魂,遍布其间的匾额楹联处处展示了河洛文化之神韵。康百万庄园留存的匾额楹联具有题景、抒情、教育、劝世的作用,早已与庄园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庄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康建华认真地在书本的扉页上摁上康家特殊的印章,并为游客送上真诚的祝福。游客说:“来康家一趟不容易,带些纪念品,回去让子孙也看看,受点教育,愿留余文化源远流长。”

留余扇子、留余戒尺、留余拓片、康氏家训、留余剪纸等,展现的都是康家兴盛十三代四百余年的精髓。

康建华介绍说,康家的“留余”不是一句空话。康家接驾慈禧耗资巨大,把船凿穿沉入河底,把俸禄还给朝廷,康家家主过生日时候把乡亲们借的钱和粮食的契约账单都烧了,不要了,诠释了“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的深刻内涵。

在康家书屋,康家后人的亲自讲解,赋予了那些文创产品新的生命力。随着一批批的游客来了又走,更多人也成了豫商文化的传播者。

来过康百万庄园的人都说:康家有书屋,是一幸事,这里是了解豫商文化的一个窗口。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