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宝,有羊肉汤、烧饼加肉、石子馍,好吃的不得了,您吃上一周也不重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味小吃。都说这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来灵宝带着您的至亲至爱,实现这世间最美好的梦想吧!
灵宝羊肉汤、羊肉刀削面、羊肉糊卜
对灵宝人来说,羊肉汤就是家的味道。每个灵宝人都有自己的一段“羊肉情节”,灵宝的羊肉总结出来就是“浓而不臊,香而不膻,辣而不辛,鲜活清爽,后味绵长“!无论春夏秋冬,各个羊肉馆子的食客总是络绎不绝!灵宝羊肉汤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秦军在函谷关大败六国联军,秦王特命使者携八百里秦川肥硕的羔羊、美酒等慰劳将士。为了让数十万秦军享用羔羊,只能烹煮羊肉汤。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人们还没有锅的概念,类似锅、盛食物的大容器叫铏。据说秦军就是使用了最先进的铏来煮羊肉汤,因此灵宝羊肉汤最早也叫做函谷关铏羹,它独特的烹制方法成就了汤汁“浓而不臊,香而不膻,辣而不辛,鲜活清爽,味和绵长”的口感,深受秦军将士的喜爱。当历史的劲风扫过,一切都已化为尘埃,只有这浓香扑鼻的羊肉汤代代相传、滋润了万民。




相传清慈禧太后西巡回京,途经灵宝函谷关,天色将晚,人困饥乏,御膳催餐,厨师烤饼临时和面,没有油酥发面。用卤肉汤油代替涂抹烘烤,夹之精肉奉上。慈禧食后,夸其色香味形俱佳,并将厨师带回京中。弟子将其工艺单传于世。建国后,虢州七世传人赵向科在原配方上严格选料,潜心钻研。1989年4月,在三门峡市举办的首届地方风味名点表演赛中,烧饼荣获一等奖。1993年在原配料中拌入大蒜辣子,使其味道更佳,风靡灵宝,成为豫西名吃之一。在灵宝吃烧饼夹肉,热馍凉肉是标配且融合了老灵宝人的口味,刚出锅的烧饼色泽黄亮,外酥内绵,香酥可口,饼瓤分层,薄如蝉翼,香酥爽口。尤其是刚出炉的热腾腾的烧饼更是香气升腾,让人垂涎三尺。尤其是热馍凉肉,口感甚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提起凉粉,人们都知道它是豫西灵宝的传统小吃,更知道灵宝市阳店镇寨原村的“一生”凉粉最有名、最正宗。一生凉粉是绿豆浸泡后经过打浆、发酵、撇浆、提取淀粉后熬制而成的,比红薯凉粉硬,略微带点浆的酸味。炒的凉粉不烂片儿,吃着酸柔上口;挠的凉粉不断条儿,吃着清爽利口;把凉粉夹在石子馍里吃,比吃肉夹馍还别有风味。南来北往的客人都在阳店镇特色小吃苑歇脚,为的就是一碗凉粉。石子馍,又称石子烧饼。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其历史源远流长,兼有的制作方法,是灵宝的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小油(植物油)、食盐、大料、花椒、葱等。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石子馍加热炒凉粉(馍夹凉粉)更是又一大美味,石子馍圆鼓鼓的形状利于储热和保湿,刚炒好的一生凉粉被这热气一烫,味道愈发显得鲜美,那是一种凉粉的酸香柔滑与石子馍的醇香绵软混合的感觉,令人吃了一生都难忘。


回不去的老城,忘不了的猪头宴!猪头宴是驰名豫西的美食,尤其以老灵宝城的猪头宴最负盛名。老城史候家传承父辈做猪头宴已经30余年,是最早一批做酱烧猪头宴的,其手法独到,技艺精湛,他家的猪头肉做得极烂,筷子轻轻一碰,立刻就散开了。肉皮散开的地方,露出了浅红的瘦肉,和皮下的肥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家常的烹饪,呈现出食材本来的味道。想吃正宗猪头宴和真正老灵宝城卤味的吃货们不妨到老城史候家去品尝一番!

脂油烧饼又叫脂油饼,是灵宝的一大名吃。它呈扁圆形,旋纹相套,外观焦黄明亮,咬开后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外酥内软,浓香扑鼻。脂油煤饼工艺精巧,主要原料为面粉、猪板油、棉清油、食盐、碱面等。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厨师挤压抖开,一眨眼一个饼堆满一碟子,蓬蓬松松,成条成片,用筷子夹着吃。另一种是保持饼的原状。食之各具风味。
浆饭是灵宝人对浆面条、浆面片的统称。真的,在灵宝生活,不隔三差五地吃上一顿浆饭,实在是可惜。 灵宝的浆饭,实在是一道深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一是所用浆水十分独特,是制作灵宝名吃一生凉粉的副产品,所以又被称为粉浆,这可是作浆面条的基础性环节;其次便是制作颇讲究技巧,尤其是对火候的掌控。锅里剩下的浆饭万不可倒掉,那可是难得的美味,越炒越黏稠,浆香味越浓厚,只听老人说“浆饭热三遍,给个村长都不干”,小小浆饭乾坤大,小小浆饭妙趣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