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琛在陈氏宗祠前创作钢笔画《斗筑居祠》
赵琛钢笔画作品《斗筑居祠》(78.1 cm×108.6 cm)
午亭山村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关于陈昌言所题“斗筑可居”,我们后世往往从表面字意出发,误解为是“小小斗筑,足可容膝”之意!实际上,这里的“斗”字是“星斗”的斗,不是称重粮食的“升斗”之“斗”。因为细数陈氏祖居内城、外城,会发现共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约3.65万平方米。这哪里是“斗室”?分明是座巨大的城堡!陈昌言真正内心之意其实是“星斗下凡,筑城可居”。中国古人对科举高中的梦想就是“魁星点斗”,家出翰林就是“文曲星下凡”。陈氏家族自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1760年)的200多年间,这个家族一共走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陈昌言题“斗筑可居”应解释为“星斗下凡,筑城可居”才更为准确!现在的陈氏宗祠就是当年的斗筑居祠的位置,是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赵琛研究认为“斗筑居祠”匾额的书写体应该是篆书。关于这个篆书体“斗”字写法的由来:天上由七颗星组成的像一把大勺子的星群称为斗,即北斗。另外,卐符号在祠堂建筑上随处可见,它也有很多故事:“卍”字是唐朝武则天创造的一个字,读音念做“万”,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实际上,卍 也是一种符号,它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后来普遍被作为吉祥、永恒的标志。后来,卍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斗筑居祠”匾额中篆书字体的“斗”字与建筑多处出现卐字图案遥相呼应,共同构成陈氏历代文曲星灵位的庄严境界。
《斗筑居祠》作品局部:“斗筑居祠“匾额

《斗筑居祠》作品局部:对联“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斗筑居祠》作品局部:斗筑居祠堂前雄狮、少狮

《斗筑居祠》作品局部:“斗筑居祠”左掖门

《斗筑居祠》作品局部:“斗筑居祠”右掖门

2020年3月15日赵琛首次发表钢笔绘《斗筑居祠》作品(代名《陈廷敬祖居》),时值刚画好“斗筑居祠”对联“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关于门上匾额还在思考和研究中!
研究《斗筑居祠》作品中


在陈氏宗祠最后完成作品时 , 偶遇林武省长 一行视察工作。陈晓拴书记介绍了《斗筑居祠》作品,山西省、晋城市、皇城相府随行领导品评《斗筑居祠》作品。
从2014年10月至今,赵琛来皇城相府考察研究已近六个年头。期间在2018年7月,皇城相府被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成功列为首个“中国古堡研究基地”。从那时候起的三年中,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开始了对太行古堡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对“斗筑居祠”问题,赵琛教授一直在不断探究历史的本来面目……
图文:赵琛 工作照摄影:乔宇、霍金龙
内容编辑与版式设计:马志鹏 、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