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探寻丫山十大未解之谜|第三篇: 南山寺前的两只石狮为何敲击时,一只发出响声,一只却不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5 来源:丫山花海石林

三谜难解叩南山,

一对石狮列寺前。

后只无声前只响,

有因有果孰能诠?

在古代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以贡物的身份进入中国。作为外来物的狮子,早期在民众的心中基本没有地位,狮子离镇宅神兽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在唐代之前,舞狮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渐渐流行了起来。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都能在大街小巷看见舞狮的身影。狮子以娱乐杂玩的身份步入百姓的生活,这种局面在唐代慢慢发生了改变。

武则天执政时期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佛教对社会的影响。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兴盛了起来,又经过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等时期的发展,佛教思想彻底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
佛学教义中的一些故事,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记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狮子在此是佛的守护者,更是佛教的祥瑞之物。此外,《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关于狮子吼的最早记载,可能河东狮吼的故事就从中取材。释迦佛祖的狮子吼,更加表明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唐代的佛教信徒们因此将狮子的守护者形象寄托于石狮之上,达到镇宅辟邪的目的。由于唐代佛教信徒众多,石狮因此在南北各地广为流行,间接地带动了原本不信佛教的百姓也加入了门前放石狮的行列之中。狮子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大众心中统一的镇宅神兽,寄托着千家万户祈求平安的心。
丫山主峰下的南山寺,约建于公元728年,该寺是当时佛教的“僧会司”,相当于佛教中的最高法院,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佛教 “悔过寺”,专门让违反清规戒律的僧尼来此反省。 南山寺因为历史变迁,仅留下遗址和门前的一对石狮,这对石狮每当被敲击时,一只会发出响声,另一种却没有声响,成了一个不解的谜团

有一种传说这是两只守寺的神狮,看守被遣送来此受戒悔过的僧尼反省,一只日守、 一只夜守。当夜间忏悔的僧尼有所懈怠时,守夜的这只狮子会发出响声,以示警告。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两只石狮,一只敲起来有响声的叫“因”,一只敲起来没响声的叫“果”,面对每天来来往往并敲击它们的香客,它们会告诉芸芸众生,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 佛只回答你的因(行为是善是恶), 最终什么结果,自有分晓,不必回答。

佛说:有因必有果。起念即因,行动即果。在土地上种一粒种子,成长后就有果的收成意思。最早的起源于自心,万法唯心,三界唯识。

凡事有因必有果,圣人怕因,凡人怕果。人应不惧因,亦不畏果。因是起缘,果是终点;果为开头,因为结尾。凡事皆因果相扣,只看如何待之

以上两种传说,哪一个更接近真相,至今已成为难以解开的谜团。关于石狮之谜,小编就讲到这里,真相到底如何,游客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去解开谜团。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