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世纪中叶,借着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对俄贸易兴起的东风,常家九世常万达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以超常的胆识和魄力,和其它晋商一道开始了开拓万里茶道的漫漫征程。他亲自南下武夷山,走进下梅村,投巨资购买茶山种茶,与当地的茶商邹氏家族合作,设庄收购,建厂制茶。他以诚信赢得茶商和茶农的依赖,建立了稳定的茶叶生产基地。他与沿途的经销商和船帮、车帮、驼帮精诚合作,保证了茶叶在万里路途中顺利运输。他身先土卒,在漫漫戈壁上夏顶烈日,冬冒风雪,历尽艰难险阻,次次化险为夷。他在恰克图与当地官员、茶商和谐相处,以质量和信誉把生意越做越大,创造了“生意兴隆、岁入倍常”的辉煌,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人”。乾隆五十年( 1785年),乾隆帝举办“千叟宴”,时年67岁的万达公奉旨出席,|这是朝廷对他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作出卓越贡献的最高褒奖。常万达和他的子孙们连续几代辛勤奋斗,在“万里茶道”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为”万里茶道”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恰克图, 是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口岸,常氏在这里捷足先登,联衲坚守。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自常万达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150余年,其“羌北庄”(对专门从事中俄贸易商号的俗称)也由初期的“大德玉”扩大到“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 等四个联号,皆设于恰克图。尤其到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的山西商号中,常氏一门竞独占其四,堪称本省的巨商和外贸世家。”
常氏八世至十三世六代人前赴后继,历经艰难,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建设者,同时也是“万里茶道”兴衰的见证者。


“万里茶道”在经历了200余年的辉煌进入19世纪末期后,开始了不可避免的衰落:客观上首先是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俄蒙社会的变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1年蒙古独立)又使在蒙俄的晋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次是经长江出海到海参崴的海运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通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运输成本,万里茶路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再次是俄商在华的机械制茶其效率远远高于手工制茶。另外,南亚茶叶(印度、锡兰等)的竞争也对华茶形成巨大的压力。当然,不可否认晋商面对困境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也是晋商衰败及晋商万里茶路衰落的原因之一。
至此,常氏在蒙俄开创的商贸事业也蒙受重大损失,虽经奋力拼搏也无力回天,大戏终于落下帷幕。

常家庄园座落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是万里茶路开创者、中国外贸第一世家——山西榆次常氏家族历经二百多年建造的家族式晋商民居建筑群。现存面积12万平方米,居山西所有晋商大院之首。它拥有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藏书楼、最大的小姐绣楼;砖、木、石、彩绘艺术遍布园区,精美绝伦。常家庄园展示了晋商初现、发展、兴盛、衰败的历史,代表了晋商文化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民居建筑的绝唱”、“八可庄园”、“世界民居瑰宝”。。。



门楼、窗棂、彩绘、雕刻等,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美。从形式、数量上看,其砖券圆顶门、双柱飞檐挑角门、二柱歇山门、二柱卷棚门、垂花夹牌门,还有石柱门、月亮门、瓶形门、仪门和欧式风格门等,就多达143种;砖雕、石雕和木雕的各种窗棂、影壁,更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窗式图案达120多种,600余幅,寓意主人品位的影壁达81个之多。从内容看,吉祥图案、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或程门立雪、或三国春秋等,皆蕴含着儒道释诸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结构明快,布局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