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鸠兹古镇老面馆里忘不了的回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新华联鸠兹古镇

鸠兹古镇的小吃品种繁多,在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美食店。每家店都有着它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就像驻店在此的鸠兹老面馆一样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他家的面有着回忆的味道。

鸠兹古镇鸠兹老面馆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恶”在此表示“疾病”和“污秽”。伏天苍蝇细菌多,饮食不洁,易患肠道疾病,而“汤饼”用开水沸煮,趁热吃,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病人抵抗力差,当然要吃最洁净的食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的缘故。

鸠兹老面馆是鸠兹古镇里的一家特色面馆,虽然它没有别家老字号上百年的历史,但却承载着很多芜湖人的回忆,也正是这个原因,鸠兹老面馆也被叫做“鸠兹第一面”。面馆里有很多特色面条,但最受欢迎的便是“雪菜肉丝面”。

面条从加工制作到调味盛碗,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你想煮得一碗有品位的好面,那可是得费一番功夫的事情。

首先说面的选择。粗面、细面、韭菜叶子面,各种面都有各自的属性,所以选用时要加以区别。常用的面可以分成挂面和手工面(含机压面),或者说干面和湿面。面条由小麦粉制作,我国的小麦粉多为软麦粉,在韧性上要差一些。

鸠兹老面馆在选面时用的是高筋面粉,高筋粉中面筋含量最高,因此做出的面条最有嚼劲,煮时不易软烂。鸠兹老面馆里有着十几年制面技艺的老师傅,他们在制作面条时还加了一些可改良原料筋性的辅料,如鸡蛋、食用碱等,这样和出来的面就会更加有韧性。

其次是揉面。鸠兹老面馆的老师傅为了尽可能的提高面条的筋力和韧性,在和面时反复擂面团。经过手工千擂百压的面条,滋润而富有筋力,是面条中的上品。
然后是煮面。面条在经过千捶百压之后,还要在锅中经过九沸九变,才能成为口感上乘的面。煮面时,要善于掌握好火候和下面时机。这是有着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们长年累月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煮面,要在旺火滚水时下锅,并用筷子把刚下的面条挑散,防止相互粘连。由于是旺火沸水,面条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粘膜,这样就不会粘连了。煮面时要锅开两次,点两次冷水,即可捞出。
说完面,再来说说这面汤中的雪菜肉丝。首先是雪菜。雪菜也叫雪里蕻,是一种人们在平时经常会吃到的蔬菜,它也是芥菜中很常见的一种,食疗价值很高,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利尿止泻等功效,也是在民间很常用到的一种中草药,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备上雪菜进行腌制。

鸠兹老面馆从选雪菜到腌制整个过程,都是老师傅亲力亲为。雪菜在腌制时,放入的佐料都是老师傅的独家秘方,这也是为什么鸠兹老面馆的雪菜酸香味比别家浓郁的原因。

然后是炒制。老师傅先将里脊肉切成丝,肉丝倒料酒和淀粉腌制,老师傅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肉丝更加鲜嫩。随后将雪菜放进冷水里面浸泡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为了去除一部分雪菜的咸味,然后挤干水分。干红辣椒切小段,葱姜各切丝。炒锅放油,量比平时多一些,5成热下肉丝煸炒,肉丝变白后加雪菜、葱花翻炒,这样就可以出锅了。
经过上述复杂的工序,一碗热气腾腾的“雪菜肉丝面”就可以上桌了,翻滚的热气扑鼻而来,大大的碗里仿佛堆起了一座小山,有红有绿,红的是辣椒,绿的是小葱,还有满满的面条、偏黄带油的雪菜和褐色的肉丝。张开嘴,深深吸气,就能闻到雪菜的酸香,肉丝的鲜香,面条的芳香,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面条筋道爽滑,汤味浓郁,同时飘着汤中雪菜的酸香,让人停不下手中筷子。

“雪菜肉丝面”是人人都能够吃得起的市井美食,质量和细节一如既往的讲究,因此成为江城老百姓心中的代表美食,但最让人难以忘怀还是关于“雪菜肉丝面”带来的记忆。

一位常来鸠兹古镇观光,同时也是常来鸠兹老面馆光顾的游客,对“雪菜肉丝面”情有独钟,以及关于“雪菜肉丝面”难忘的记忆:

他说他对“雪菜肉丝面”难忘的记忆,跟他的一位初中时期个子很高的女同学有关。记得当时那位女同学身高好像是1米8,直到现在她转学进班那天的画面都清晰如昨日:她熟练地把自己从空旷的室外塞进低矮、密闭的教室。同学们都无法抑制住好奇心,纷纷瞪大眼睛,议论声此起彼伏,用目光追随着那位女同学直到她坐下。

那位女同学给自己拉了一张桌子,坐在最后排。同学们对她的身高充满了好奇,对于这样的好奇,她笑着回答:“我每天喝五盒牛奶呢。”

班里有的同学笑了起来,一些却是进入将信将疑的思考状态。有多少回家后会闷不吭声地开始“每天五盒牛奶”的实践?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一部分同学更愿意相信的是基因力量。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用某个特定的契机,大家心里那在平凡日常中偶然扎根下的一颗好奇种子,很快就迎来了破土的时刻。

因为初中是私立学校,所以不少同学有住宿需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经常会有父母在晚自习课间来探望孩子,送点吃的。

“我找……”一个娇小的女人抱着一个保温桶站在门口。教室门不大,但因为她过分小巧玲珑,被淹没在进进出出教室的人群里,连声音都像是勉强浮出水面的半截树枝。直到她那位1米8的女儿出现在她面前,为她隔出了一大片可呼吸的空间。

此时这对母女身边已经围了一大群同学,开始议论起来:“ 她妈妈看起来一点也不高哎。”“比我妈妈还矮呢。”“那她爸爸一定超级高。”“是啊,感觉她爸爸要很高很高才行。”

那位女同学陪着母亲走到教室外的走廊,接过母亲手里的保温桶,拧开,里面是本地十分家常的“雪菜肉丝面”。雪菜是偏黄偏细小的种类,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汤面——很像是到了晚秋时节,河边凋谢的桂花落入水中的样子。雪菜应该是事先炒过的,伴随着热气散发出带着油味的酸香。不过这肉丝切得偏粗些,零零散散地躺在面上。但用筷子一翻搅,可以看到,有更多的肉丝深深地被埋在面下。

这真的是一碗用料极其丰富的“雪菜肉丝面”,以至于连汤都比一般的面来得粘稠。看到那位女同学拿筷子卷面条时,故意把面往汤里使劲浸了浸,汤水带着雪菜便缠缠绵绵地挂在面上,也缠着肉丝,被她一大口塞进嘴里,真是太容易想象得出那丰富的口感和滋味了。

那位女同学吃得又快又急,热腾腾的面,热腾腾的吃相。母亲在一旁捏着一包纸巾,仰着头笑眯眯地望着女儿。

接下来的每个星期,都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抱着同一个保温桶在同一个时间,来送同样的“雪菜肉丝面”。她也似乎吃不厌,每每都是吃完后,脸上带着被面汤热气熏染后的红晕回到座位上。

承载着“很高很高”传说的那位爸爸,终于在学生放假的时候,露面了。其实那位爸爸实际上的身高只比妻子高了半个头。

那位常来鸠兹古镇观光,同时也是常来鸠兹老面馆光顾的游客,如今回忆起来,似乎觉得,初中长到1米8女同学的秘诀,不是“1天喝5盒牛奶”,大底是每周吃1碗妈妈送来的“雪菜肉丝面”。

说不定这碗被保温桶盛放的“雪菜肉丝面”,就是来自于鸠兹老面馆,因为鸠兹老面馆的“雪菜肉丝面”在芜湖一直很有名气。

“雪菜肉丝面”对于芜湖本地人而言,更多的代表了家和回忆。当坐在离家开往他乡的车上,想起临行前吃的那碗“雪菜肉丝面”,这种混合了“雪菜肉丝面”的美味与浓浓乡愁的独特感觉,支撑了人们离家的旅途。

落户在鸠兹古镇里的鸠兹老面馆,除了那吃完以后让人回味无穷的面汤,更让人难以忘却的是面汤勾起的回忆。每当有游客来到鸠兹古镇,都会去尝一尝鸠兹老面馆的“雪菜肉丝面”。

月上梢头,晚风拂面。扁担河两岸,除了夜市繁华的万家灯火,还有那飘洒在湿润润的空气里,充满心扉,久久不愿散去的满满回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