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在嵩山,每一砖一瓦都能触摸到历史的遗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2 来源:嵩山少林景区

位居天地之中的登封,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领域杰出人才,他们或为政一方,或著书立说,用自己的见解、创造和思想为所处时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

今天,我们走近登封历史上的名人——历代帝王。

读中国文明史,你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中原;

读中原文化史,你的瞳孔会自然而然地定格在嵩山;

嵩山以其秀丽的风景、奥博的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名山的风范。

在嵩山,每一砖一瓦都能触摸到历史的遗存,

每一草一木都弥漫着文明的气息,

每一峰一石都铭刻着历代帝王的印记。

人文始祖   一统华夏

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脚下的轩辕丘,战胜蚩尤建功立业,一统华夏后定都于嵩山脚下。黄帝治国理民,制造宫室、发明指南车,制订婚丧礼俗,发展农桑生产,其一生重大活动都在嵩山地区。黄帝是嵩山的骄傲,他的血液里鼓荡着嵩山松林的怒涛和瀑水的轰鸣。
汉武大帝   山呼万岁
公元前11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前来游历嵩山,掀开了登封历史的崭新一页。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语”,有大臣就献媚恭维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同时,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名刹少林   缘起孝文
公元前495年,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山,亲作《祭嵩高文》,致祭中岳。同年,高谢人世”的印度高僧跋陀建成了少林寺,并下令寺院的一切生活费用仍照旧制由朝廷供给。随后,各地慕跋陀之名者都云集于少林寺,使得少林寺成为当时佛教的一大中心。
一代女皇   封禅嵩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一生中10次亲临嵩山。她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位期间,以女皇身份封禅嵩山堪称中国封禅史上的千古绝唱,此举不仅使她成为中国封禅史上唯一的女性封禅者,而且是唯一的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封禅者。 

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封禅中岳夙愿终于得到满足。武则天革唐为周后,天授二年(691年)春一月,地官尚书武思文及朝集使2800人上表请封禅中岳。四年后,证圣元年(695年)九月,武则天将天地合祭,亲祀于南郊,又给自己加尊号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册万岁”,重申其代唐为周为天之授意。于是王公群臣、四夷君长,又请她封禅神岳嵩山。三个月后,天册万岁二年(696年)腊月甲戌(初一),73岁的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前往中岳嵩山封禅。为了纪念这次封禅大典,武则天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将“嵩阳县”改为“登封县”,将“阳城县”改名为“告成县”,以示其“登封”中岳,大功“告成”。
高宗乾隆   御碑中岳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幸嵩山,并夜宿少林寺方丈室,当天晚上他写下一首诗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然后游历了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峻极峰,在会善寺发出了“太少无穷奥,于兹见一斑”的感慨,在中岳庙写下了安妥他灵魂的诗歌:“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临走时,乾隆还将越南贡品9只玉如意赐于中岳庙道士收藏保存,作为震山之国宝,专供每年祭祀之用。
乾隆这次嵩山之行,写下了大量诗歌,少林寺、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现在都还有御碑亭。少林寺方丈室因乾隆帝住过,至今仍称为龙庭。中岳庙现有其行宫遗址,他作的诗歌尽数收入乾隆五十二年《登封县志》。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