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海会双塔傲然屹立,虽历经千百年风雨,仍雄姿依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0 来源:皇城相府

进入海会书院景区,

游人往往会被矗立在眼前的

标志性建筑——

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

誉为“国之珍宝”的海会双塔所吸引。

海会双塔,即舍利塔与如来塔。

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领略一下千年古塔的魅力吧!

舍利塔(小塔)建于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塔高二十余米,六角十级,是为纪念寺院创始人顺慜禅师而修建的。因塔身密布佛龛,龛内原嵌有坐佛,因此又叫“千佛塔”。由于年代已久,小塔发生倾斜。为防止继续倾斜,在明代由白巷里李思孝出资,在其后修建琉璃宝塔。


顺慜禅师是寺院的创使人,是东蜀惠义精舍的禀律沙门,东蜀指四川东部,惠义是地名,精舍指僧道们讲经说法的地方,禀律是执行法纪的意思,沙门就是和尚,连起来解释就是在四川东部惠义讲经说法地执行法纪的和尚。他游历到此,在这里开门建寺,弘扬佛法,苦心经营40余年,刚来的时候,庙宇凋敝败落,长满荒草荆棘,狐狸常出没其间,顺慜禅师“披荆榛而通过路,啜薇蕨以事晨飧”,就是亲自动手披荆斩棘开路,采野菜充当早餐,在他的感召下,逐渐聚拢了一批僧人加入进来参加建设,而且不断扩大,“皈依者如蚁慕,唱和者若蝉联”,这都是古碑上的句子,意思是慕名而来的皈依者如蚂蚁一样陆续不绝,诵经念佛的声音像蝉鸣一样绵延不断。经过多方努力筹措,终于把毁坏的庙宇重建起来,连同新增添的房屋共修建七十余间,使佛事活动得以持续。顺慜禅师的作为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又获得当地官府的支持,特别是唐昭宗李晔的赐名“龙泉禅院”,使寺院的声望极大提高,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这完全归功于顺慜禅师。后梁龙德二年(922年)七月五日,顺慜禅师圆寂。弟子们无不感念他的功德,决心修塔以示纪念,这座塔是顺慜禅师的“舍利塔”,亦是“功德塔”。

从寺内现存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所撰《龙泉寺重修宝塔佛殿记》石碑碑文得知,琉璃塔建于明嘉靖、隆庆年间(1565—1568),为白巷里富商李思孝捐资而建。此塔为八角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层层向上递减,建造者在塔身增施了许多琉璃构件,使这座琉璃宝塔更加流光溢彩。特别是在塔的第十层向外支出一圈平座,并围以琉璃栏杆,形成了一座瑰丽的悬空楼阁,又被后人称为“琉璃塔”。与其它塔有所不同,琉璃塔底部三层被用坚固砖体包裹,墙头做成类似城墙的垛口,形似微缩城堡、此种“防御外敌”的造型,与小塔内被锯断的楼板有异曲同工之处,更加印证了明末的社会动荡。
大塔内部可谓独具匠心:塔底南面有塔门、门框、门枕,皆用青石雕凿成鱼、狮等吉祥物。塔的每层都建有门窗,便于观赏外部风光。为减弱局促狭小的空间带来的压抑感,内室皆用条砖砌筑成穹窿顶。三层以上,凡所视之处,各层顶部皆做向外伸延砌出仿木结构塔檐、琉璃牙檐。塔的十层,一圈用琉璃制成的平座,每面分3间,共24间。平座上的檐柱、栏板、雀替、花晕、椽枋等构件,全部采用当地有名的琉璃世家乔家的彩色琉璃制作,整个悬阁式环廊珠光宝气,耀眼生辉。当初建造者在设计大塔时特意将第九层檐顶建造成平座,方便游客环视周遭景色;其上八面立24根檐柱,用来支撑上层挑檐之重。凭栏眺望,好似置身空中楼阁,中国古塔专家张驭寰教授赞扬“我国楼阁式塔做的美观而又能表现出一种空中楼阁之意的,首推海会书院高塔,是国之珍宝”,并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称:“这在北方的楼阁式塔中也是唯一佳例”。


海会双塔,
一高一低,一瘦一丰,
傲然屹立,拔地擎天,

虽历经千百年风雨,仍雄姿依旧。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