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见证历史|鸡公山的建筑“石艺”(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2 来源:鸡公山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诸国用坚船利炮,逐步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京汉铁路的建成,把鸡公山与武汉这座江城紧紧的联糸到一起,继而又通过武汉等城市,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一举成为一座世界名山。

欧美诸国租住在武汉的商人,传教士,凭借其雄厚的财力物力,纷纷来到与武汉近在咫尺的鸡公山,抢圈土地,修建其花园别墅。

1903年秋天,李立生(左)和施道格(右)、马丁逊(中)在鸡公山上商量开发计划。[ 摘自《图说鸡公山——一座中国避暑圣地的历史印迹》,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版,第7页。]
从美国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一九零三年足迹踏入鸡公山始,至一九三八年日本占领鸡公山止,三十几年间,先后有二十三个国家的商人,传教士,及中国本土的的军阀,官僚,政客们,在鸡公山共建筑了500余栋洋房别墅。鸡公山一时成了“万囯建筑博览馆”,成了一座美丽且具有浓郁欧陆风情,民清风格的“山城”!

鸡公山的别墅建筑,多是用石头建造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艺术之山城。
鸡公山满山都是花岗岩,这是最好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不用大规模长途搬运,人工及造价都便宜。所以,那些艺工百匠,诸如石匠,砌匠,木匠等手艺人,当年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吃香,倍受各国洋人青睐。
外国人建房,重室内光线,重周围环境,更重艺术品位。样式上多釆用流行于欧美风格的“罗马式”,“歌特式”,及“古典式”……
凡地下室,走廊,拱券,门窗,壁炉,天花板……样样都显得新颖别致,别出心裁,完全将西方人的建筑美学,风格审美,艺术情趣……从欧美母国,原汁原味的搬到我们鸡公山。
图纸式样,技术监理,除石头之外的一些建筑材料,均由洋人自己定夺,设计和釆购。工匠艺人,劳动力人手多是我们自己中国人。
建筑所需大量石料,开釆石料,打磨石料,诸如专门开釆,打磨那些石条石墩石柱材料的人,叫“石匠”,而专门负责砌墙施工的,叫“砌匠”,也叫“瓦匠”,或“泥瓦匠”。这点《河南新店避暑山庄庚申记》[ 本书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 1922年版本影印件翻印,易怀远著。]中也有明确记载。总之,这些工匠艺人多与这石头打交道,是专门从事“石艺”的人。


鸡公山的众多建筑,不论是外国别墅还是我们中国建筑,一般房屋基础多用粗片毛石,这样即节省材料,又节省了成本。去年秋天,我独自一人,还专门去鸡公山避暑山庄“卧虎楼”,看过他们的地下室,果然都是粗毛料花岗石做成的。
但凡露出地面以上部分的,就釆用几经精心打磨过的“石条”了,即使使用片石,那也是经过选择且有一定规格的片石。
象廊柱,台阶,围栏,窗台,拱券……等建筑部位,就要用特别规格的石条或经特殊打制的石制构件。有些石头构件上还雕有图案花纹,形成“石雕”。这些石材构件,一般要由专门石匠开釆打磨成形后,方可施工使用。可以想象,鸡公山上有几百栋别墅,当年需要多少石条,又需要多少石匠及劳工啊!
当年修建鸡公山的石匠,砌匠,多是湖北广水,大悟,应山,三里城一带的人。湖北大悟三里城一带人,传统上就会砌石头。石头活熟练地道。他们能将河水中,被冲涮的光不溜秋的河石,垒砌成有棱有角的石墙,然后盖成房子……
当然,这批早期的建设者中,也有鸡公山山下新店一带的本地优秀匠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鸡公山的建造大军,成为鸡公山早期建设的主要力量。(未完待续…)
——秋天樵夫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