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最近有没有看“装台”?
那部“大型西安美食纪录片”
除了“顺子哥”和“素芬姐”
熟悉有趣的陕普和在线的演技把大家逗得前仰后翻
满屏的“香风辣雨”
许多观众都表示“深夜被馋哭了”
咱们的“顺子哥”简直是行走的吃播,斩获了新一届“干饭人”称号,什么肉夹馍胡辣汤油泼面泡馍凉皮轮番上阵,就连手里红透了的西红柿,都馋人的不行。
看着看着,呀呀呀,眼熟!第三集,唐小妹还在剧中看到了我们大唐芙蓉园的旗亭!
而咱们的“顺子哥”和“素芬姐”也都曾来过大唐芙蓉园。张嘉益老师曾在大唐芙蓉园参与录制央视秋晚,闫妮老师曾来此宣传《张小五的春天》。
虽然隔着屏幕,只能任由口水横流,不过谁叫那些个美食都在咱家门口,现在就跟随“顺子哥”和“素芬姐”,来大唐芙蓉园曲江胡店街区和长安码头街区,打卡剧中同款解馋!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汤类食品。常见于街上的早点摊点,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胡辣汤起源对胡辣汤的历史,说法较多。因为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国,故尽管民间有胡辣汤创于周代和曹魏的传说,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
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老百姓无需文诌诌地讲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
据史料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


香酥牛肉饼起源于中国唐代,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此饼曾为宫廷御点,后流传到民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诗中的胡麻饼指的就是现在的“ 香酥牛肉饼”。
油泼面


油泼面是陕西很有特色的一种主食。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
米糕


荞面饸饹

饸饹又名河漏、名捞,是古老的面食品种。曲沃的饸饹面以交里桥最为驰名,是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曲沃、绛县、垣曲和翼城一带群众每逢赶集上会,吃上两碗才觉得满意。吃时,常浇以猪肉腺子浇头,吃着筋软爽口,若再配以辣椒,更是别具风味。
唐朝时郏县就已经有了金钢饸饹面了,这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着不解之缘。明人张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辑补〉一书“谏迎佛骨”一节有韩愈一段话:元和年间,自蔡屠贼归,途食郏河漏。”这里指的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带)刺史吴员元济反唐,拥兵自立。韩愈随军平叛,生擒吴元济,史称“淮系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军离蔡,行至郏县城西吃了金钢饸饹面。由此推断,“金钢饸饹”面至少有1200年的历史了。
还有御宴宫别致的唐文化美食特色
为味蕾增添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唐式风格特色餐饮酒店
冬日暖心菜品,暖胃暖你

椰香葛籼米燕窝
慢火肉汁炖萝卜
蟹黄豆腐
虫草百合蒸山药
三黄鸡焖鲜鲍
养生山药红豆糕
是“大唐味道”!
赏景与美食皆不可辜负
美味活跃于舌尖
而繁华景致就在身旁

更多同款美食等你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