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三迁书场”第四期《母教有约》精彩分享—《写好峄山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09 来源:峄山风景区
12月6日,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孟子书院举办 “三迁书场”第四期《母教有约》访谈活动,邀请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香港孟子学院副院长、2020年当选济宁文化名家徐爽主持,文博研究员、亚圣书院院长邵泽水,著名作家王昭溪,峄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骆永强,一起走近峄山奇石,探究它形成的奥秘,讲述峄山文化。本公众号今天给大家分享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骆永强对峄山的解读。

骆永强主任说:“守着这样一座“宝山”,端着这样一个“金饭碗”,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全力做好峄山文旅融合发展这篇文章。

近年来,为把峄山旅游做大做强做火,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五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科学定位,培植品牌。

立足峄山奇特的石蛋地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通过研究论证,明确了峄山两大发展品牌定位:一是“天下第一奇山”;二是“邹鲁圣地、道教名山”。围绕这两大品牌定位,集中宣传集中推介,集中策划集中包装,逐步擦亮叫响。

第二篇文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游客旅游的舒适度。

一个地方的旅游要发展,除了天然的自然禀赋、厚重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有完善配套的旅游设施。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市里开发建设峄山的大好机遇,先后投资3亿元,打造了生态休闲、奇石景观、文化峄山、仙山祈福4条游览环线,恢复了白云宫片区、东宫片区等山上遗址遗迹,提升了春秋书院、仙人洞等山上景点,新建了悬空栈道、吊桥等科普体验类项目;

新建了东山门及基础设施、儒文化广场和生态停车场,硬化、绿化了环山滨水绿道,建设了湖体景观、驿站。

不论是景区整体载客量,还是游客来景区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升。很多来峄山的老游客都说峄山这几年变化很大,增添了一些新的旅游元素,比原来更好看,也更好玩了。

第三篇文章:丰富培植产品,提高峄山旅游的吸引力。

在发展自然观光游的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游客需求,培植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目前,我们培植开发的这些旅游产品已初见成效。如研学游这一块,峄山已被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被济宁市侨办授予“济宁市中华文化传承基地”、被邹城市委统战部授予“港澳台侨儒学文化体验基地”。

第四篇文章:策划活动宣传,提高峄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先后与央视、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录制了《为你喝彩》、《超级运动会》、《欢乐大闯关》等大型户外娱乐节目,承办了全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山东道教与传统文化论坛等全国性活动,举办了峄山国际风情文化节、消夏狂欢音乐节等大型主题活动,提高了峄山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峄山已成为鲁西南知名的山岳型旅游景区,旅游市场辐射半径达周边500多公里。

第五篇文章:推进“智慧景区”建设,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

投资新上了电子导游、移动APP等智能管理系统,景区主要景点、重要节点实现WiFi全覆盖。特别是当前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与美团和上海大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升改进了现有门禁系统,新上智能化售票、检票系统,实现了人脸识别,入园二维码扫描和身份证认证三种形式验票,实时测温,进园数据与省文旅厅旅游数据联网,较好适应了大数据时代旅游发展的需求。

同时就峄山下一步的规划、市场的推动、产业的培植、资源的整合、体制的创新、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真正把峄山这方“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