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游山西·读历史】广胜寺之霍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04 来源:洪洞广胜寺景区
广胜寺下寺的霍泉为三晋名泉,因出自霍山脚下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又名广胜寺泉。由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组成。

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早在唐贞观年间,霍泉就可浇灌十余万亩田地,据碑志记载,洪赵两县在唐贞观元年开始分水,当时的分水是在河内垒起石头把水分开,“油锅捞钱分三七”后,洪、赵两县为霍泉仍屡争屡讼,械斗不断。分水的限水石也屡竖屡砸,两县的水战仍死纠活缠,直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阳知府刘登庸的主持下,将霍泉水“三七”分开,赵城七分,洪洞三分,并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

后又建了碑亭。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以合理使用。分水亭已成为历史遗迹。

唐“十历大才子”之一李瑞有一首咏霍泉的诗:“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素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明朝更寻去,应道阮郎家。”阮郎家即指环境幽静的美好世界。李瑞诗里期望霍泉能流出美好的世界。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少年喜学习,好游览。曾任御史中尉,又为关右大使,后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主要著作有:《水经注》。

《水经注》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著作。郦道元所作《水经注》记载了大小河流1252条,全书共40卷,30多万字。《水经注》对河流的发源和去向,各个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都做了详细记载。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