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温大地起柱石
——弘扬新时代温县精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述评(上)
李长亮 摄
01
千年温县,沃土绵延。

周双林 摄
人文温县,翘楚辈出。

徐宏星 摄


徐宏星 摄
徐宏星 摄
生态温县,卓尔不凡。
这方净土,从仄仄平平的环城水系,到碧浪如涛的森林氧吧,挥洒着豫北江南的美;从随处可见的满城书屋,到伸手可挽的水墨乡村,芬芳着梦里老家的醇;从阡陌相连的公园游园,到方兴未艾的产业集聚,氤氲着生态园林的韵;从文旅融合的蓬勃绽放,到颐养之城的日新月异,涌动着踔厉风发的精神!
周双林 摄
底蕴丰厚而出类拔萃,源自文脉铸魂。
得天独厚而昂扬向上,因为精神提振!
这,正是奉古承今、革故鼎新的新时代温县精神,在“崇文尚武、创新创造、时不我待、追求卓越”中,蓬勃着高质量发展的浩然之气!
02
危急关头显斗志,艰难困苦见精神。
精神的力量弥足珍贵,能激励人发愤图强,能引领人砥砺前进;精神的力量坚不可摧,是铸牢理想信念、锻造过硬作风的宝贵财富,是弘扬战斗精神、激发血性胆气的重要支点,是坚持改革创新、焕发时代光芒的内在动力。新时代温县的发展,需要新精神的引领。
人云,温县人秉性“尚温”,讲求“温恭俭让”“温润如玉”“温文尔雅”“温润而泽”……这些一代代传承的优点与特质,而过犹不及者,往往成了“不温不火”。也正因此,温县曾经陷入尴尬境地: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龙头支柱企业少、产业层次不高、城市管理层次不高、城建历史欠账多、货运重车穿城过、城内“断头路”多、遇到难事绕着走……就如一项惠及民生的人民大街南延工程,居然搁置了10余年之久。
而改进作风,要内化于心,须精神引航。
对于务实作风和精神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很多生动的论述,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市委书记王小平曾经要求,培养党员干部闻战则喜、不惧艰险的精神,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为焦作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正所谓中央有要求、省市有部署、群众有期盼,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有党员干部优良的作风作保障,精神引航凝聚起强大的战斗力!
徐宏星 摄
03
古人云:“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做人做事,都应该有那么一股子精神。“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前进路上,即便会遭遇改革的“拦路虎”、发展的“绊脚石”,但千难万难,也要“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燃烧精神的火炬,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扬起精神的风帆,激发出顽强拼搏的光芒和热量。
徐宏星 摄
新时代,什么样的精神引领温县赢得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2019年6月初召开的温县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县精神、扎实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动员会上,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提出:“‘崇文尚武、创新创造、时不我待、追求卓越’代表了温县人的文化传统,浓缩了温县人的独特气质,凝聚了温县人的理想追求,既是对温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又是改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的一剂良方,是符合温县人精神特质的新时代温县精神。”
“崇文尚武”是对干部工作能力和状态的要求,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创新创造”是对干部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要求,是干事创业的关键;“时不我待”是对干部工作责任和态度的要求,是干事创业的要害;“追求卓越”是对干部工作境界和格局的要求,是干事创业的目标。
李长亮 摄
在新时代温县精神的振奋下,这一潭“温水”,从不温不火到波澜壮阔。
周航 摄
在新时代温县精神的振奋下,这一潭“温水”,从不温不火到遍地开花。
徐宏星 摄
徐宏星 摄
在新时代温县精神的振奋下,这一潭“温水”,从不温不火到蓄势待发。
仅去年,65个新签约项目、298亿元合同投资额集聚了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截至去年年底,现行标准下23个贫困村、4091户1435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日新月异的全域旅游,将生态、廊道、文化、农耕串起,让眼前宜人的风光无限;脱胎换骨的新区建设,在棚户区崛起城景融合的古埠新城,撑起文脉厚重的太极小镇!
05
新时代温县精神,提振了改革发展的信心。
逐梦征程发展先行。抓住郑焦融合契机、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温县积极承接郑州产业溢出,加快实现借势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以敢为人先的举措抓招商引资,以敢走前列的魄力抓项目建设,使经济发展做到“无中生有”“换道超车”。
新时代温县精神,鼓舞了攻坚克难的决心。
纵横正有凌云笔。温县在城市路网建设上,破解穿城干道货运车辆安全隐患多的难题,实施外部道路提升、延伸工程,打通了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在“四好农村路”创建上,让一条条绿色廊道成为农民群众奔小康的致富大道;在生态水系打造上,引水入城、依水建园、依路建园、废旧坑塘变公园,一座北方水城令人惊艳。
新时代温县精神,丰厚了精益求精的耐心。
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温县在老旧小区改造上,通过“精雕细刻”,对老旧小巷进行艺术绘画,把有碍观瞻的水泥块砌成雕塑,对既有建筑的墙、窗、顶等外围进行美化,把旧街区变成了新景点;在脱贫攻坚上,下足“绣花”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用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不断完善“造血”功能、改善“输血”机制,消除着贫困,拓宽了富路。

黄福兴 摄
新时代温县精神,滋养了忘我奉献的恒心。
旭日喷薄春无际。产业发展的路上,千百名党员干部踏破铁鞋、驰而不息,让奉献的激情奔流汇聚成大江大河;社会治理的征程,无数干部职工力举千鼎、不舍昼夜,用俯身的情怀凝聚发展与振兴的磅礴之力;乡村振兴的一线,46万温县人爱心丈量、废寝忘食,奋进的姿态让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滋生实干发展的力量!
精神柱石擎天起,勇立潮头唱大风。
深深植入“崇文尚武、创新创造、时不我待、追求卓越”新时代温县精神的温县人,在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冲锋陷阵的“闯将”;在攻坚克难的进程中,成为攻城拔寨的“尖兵”。他们打硬仗、闯难关的坚韧斗志昂扬,他们敢担当、善作为的干劲朝气蓬勃,他们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血脉贲张!
凌云意气荡古温
——弘扬新时代温县精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述评(下)
(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魏征的《述怀》格局慷慨宏大:人的一生,意气风发,便已轩昂;功名利禄,凡尘琐事,皆为浮云。
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说:“有什么样的精神坐标,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拥抱更美好的未来,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大力弘扬践行‘崇文尚武、创新创造、时不我待、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温县精神,让人到半山愈战愈勇的激情、船到中流勇立潮头的魄力迅速激发,成为推动温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精神动力。”
“崇文尚武”,意气更峥嵘。
温县人自古“崇文”。从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子夏到山水画鼻祖郭熙,从“万石君”石奋到晚清名臣李棠阶,从古时的“八宰相”到当代的“六院士”,都是温县“崇文”特性的杰出代表。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崇文”引申为好学、善学之风,是对理论、政策、业务等方面的学习,是工作能力、业务素质的提升。
温县人向来“尚武”。这里能走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能成为太极拳的发源地,绝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这片土地、这方民众的“尚武”精神结出的硕果。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尚武”引申为勇武、善战之气,是“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坚定毅力,是攻坚克难时不叫苦、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尚武”,则敢闯敢干。棚改攻坚是基层工作“第一难”。这,对于温县又是第一次。可当城市建设因棚户区和“断头路”而徘徊不前时,“尚武”的温县人向困难宣战,于是有了温县城建史无前例的两次征迁。“尚武”,则奋勇争先。2019年的棚改征迁,数百名党员干部以30天艰苦卓绝的忘我奉献,让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画卷开篇;在2020年人民大街南延工程的征迁中,温县仅用21天就完成任务,交出了奋勇争先的新答卷。
(二)
“创新创造”,意气更凛然。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纵观历史,那种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强大合力,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的磅礴伟力。
历史上,温县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一不是创新创造的结果。明末清初,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采众家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了太极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麦系列品种的培育,引领黄淮海冬麦区小麦品种的第七、第八次更新换代,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温县走出去的六位院士,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成为各自领域内的杰出代表。实践证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创新创造不行,创新创造慢了也不行。


温县以聚党群服务、矛盾调解、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乡愁村史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提升党建水平与服务质量,探索“党建+社会治理”实践,通过“支部班子强起来、红色阵地建起来、文化教育兴起来、为民实事办起来”,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孔昌生赞其为“村子里的CBD”,被中央媒体密集点赞。目前,温县建成农村党建综合体235个,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
从“绿荫温县”到“水润温县”战略的实施,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水同治”的珠联璧合,构建了“四好农村路”游园毗邻、亭台相衬的绿色交通网。依托现有的21.7公里环城水系,温县创造性提出“引水入城”的思路,建设了慈胜公园和子夏公园,实现了变“以水绕城”为“以水润城”,让“城在园林中、家住公园里”的水城景观魅力初现。
(三)
时不我待,意气方遒。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历史的画卷,应在时不我待的砥砺中铺展;精彩的华章,当在只争朝夕的实干中书写。
时不我待,就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唯有只争朝夕,才能让“诗和远方”更加可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而温县由于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的谋划和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先机。
当疫情消散,温县百业快兴:2020年2月10日至24日,工业企业、民生工程及其他工程有序复工复产;3月3日,总投资76.2亿元的“蓝天资源”等12个重点项目在产业集聚区集中开工;3月16日,餐饮行业复市,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商贸交易、物业配送、餐饮旅游等领域恢复蓬勃朝气。尤其是总占地28公顷的“两湖两园”,突破疫情阴霾笼罩,从征迁安置到项目规划,再到启动建设,仅用8个月时间就已完成。
是争分夺秒的实干、马不停蹄的苦干,让温县焕发了新颜。
(四)
追求卓越,意气啸天。
新时代温县精神中的“追求卓越”,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将自身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状态。只有将目标定得高一些,才能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温县人民自古就有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在农业生产方面坚持精耕细作,农民自觉遵照“埂直如线、土细如面、地平如镜”的土地修整标准,为粮食持续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追求卓越,需要超越自我的自信。通过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发展活力不断迸发。温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强力开展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焦作六县(市)第一位;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开放合作成效显著,2020年新引进项目65个,总投资298亿元。
追求卓越,成就了新时代温县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
(五)
意气常存,如朝阳始起;踔厉风发,似蓓蕾初绽。
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培华说:“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一个人如果缺乏精神,就容易踟蹰不前、蹉跎岁月;一个区域如果缺乏精神,就容易暮气沉沉、发展递减。古温大地孕育出的温县新时代精神,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价值导向。”
今年,以新时代温县精神为引领的温县,追溯着千年古县的广阔视野,正着力构建“六区联动、互动发展”的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推动东部新区形成新亮点。温县东部新区以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为定位,即将启动总投资14.8亿元的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相关城市设计,将采用“ABO模式”进行片区整体开发建设。

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取得新成效。温县将持续放大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辐射带动效应,围绕“一药一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温县农耕”品牌。
推动黄河保护和发展迈出新步伐。温县将持续推进“清四乱”工作,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全方位提升母亲河颜值,同时着力打造体现温县特色的沿黄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圈,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做样板、当先锋。
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新时代交汇点上,温县将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洛阳都市圈、“两山两拳”等战略叠加机遇,持续践行新时代温县精神,加快实现城市大提升、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
焦作日报记者 许伟涛 陈彬 通讯员 崔新娟 报道
图片来源温县发布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