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游山西·读历史】探寻梁林路,走进广胜寺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5 来源:洪洞广胜寺景区

1934年8月,费正清夫妇到山西汾阳郊外峪道河避暑,邀请梁思成与林徽因同行。梁林欣然前往,不过他们真正的目标是赵城广胜寺,赵城离汾阳只有一百多公里。在此的前一年,广胜寺的宋版藏经被发现,轰动学界,这一发现也让梁林如获至宝。当然他们关注的不是经书,而是广胜寺的建筑。

他们沿着山路蜿蜒前进,日落时才抵广胜寺下寺,骡困人饥。他们的辛劳在当晚得到了特别的回报:寺僧允许他们任意挑选寺里的任何地方支放帆布床。梁林选择在大殿里的大佛的庇护下歇息,费正清夫妇则登上钟楼天台欣赏星空。这样一个简单的夜晚足以让研究古建筑的后辈羡慕不已!但是别忘了,连续几天起早贪黑的徒步对于梁林来说极其不易。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寺中大部分建筑是元代建筑,并非是梁思成最初所希望的宋代遗物。不过,一些意外的发现弥补了他们的失望。他们在上下寺两前殿的梁架上均看到了极大的“昂”,日本飞鸟时代与奈良时代建筑的结构法跟它非常相似。梁林在报告中写道:“这个实例乃大可佐证建筑家早就怀疑的问题,这问题便是日本这种结构法,是直接承受中国宋以前建筑规制,并非自创,而此种规制,在中国后代反倒失传或罕见。”

广胜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上寺的飞虹塔。在此的前一天,这个矗立于山上的琉璃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同灯塔一般激励着他们前进。梁思成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隐时现,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

并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评价评价说,飞虹塔“其结构之法,在我国尚属初见”,“走上这半丝光线的峻梯的人,在战栗之余,不由得不赞叹设计者心思之巧妙”。从塔在佛寺平面的位置上看,塔属于唐制,但塔本身的形状又毫无唐风——塔的线条平直生硬,收分急速。根据塔的形制,他们推断为明清之物,这在许多琉璃的年号上又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琉璃塔的装饰过于繁杂奇异,琉璃工艺却十分精良。

    一般来讲,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上的斗拱随着朝代的发展由大变小,由简变繁,唐代的斗拱硕大简朴,明清的斗拱细小繁复。但在下寺的前殿与正殿上,他们看到的斗拱虽然不大,却异常简洁疏朗。在后来的调查报告中,他们写下:“其古洁的确是超过现存所有中国古建筑的”。当时的他们,除了种种的猜测,应该还有一种赏心悦目的过瘾。

在上寺前殿的柱头与普拍枋的连接处,他们还看到了与《营造法式》里“勾头搭掌”做法相对应的实例,让他们“初次开眼”。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