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陕塬故事,只在陕州地坑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04 来源:陕州地坑院

冬日暖阳,惠风和畅

正是徒步散心的好季节

在陕州地坑院的前广场上

一排根根而立的拴马桩映入眼帘

它们造型独特,形态各异

正在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那么拴马桩到底是什么?

拴马桩又有何寓意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拴马桩的前世今生

      拴马桩,顾名思义,就是栓马的桩子,然而这拴马的桩子可是大有来头.
     拴马桩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个小小的标志。最早的有记载的拴马桩是蒙古呼伦湖畔一根不规则的长方形石柱,据说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拴马桩。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以及元之后明清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融合,加之蒙古族、满族等北方游牧民族有骑马狩猎的习俗,所以马匹的大量存在是拴马桩产生的直接原因。

传统的拴马桩一般高为2-3米,宽厚相当约20-30厘米不等。通常立于大门两侧,殷实的农户人家会在拴马桩上雕刻精美的图像,取其中的吉祥寓意镇宅辟邪,被称为庄户人的华表。

      说起拴马桩的雕刻,大有讲究!
      有精美雕刻图样的拴马桩被称为望柱,取门庭兴旺之意。拴马桩顶端,石雕底座往往是圆形的,与方形柱身相呼应,取天圆地方之意。传统式样的雕刻包括桩首雕猴,为封侯加爵吉祥意雕刻四方灵兽,寓意四方来福;雕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人形寓意高人一等;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即寿山福海吉祥意。

胡人骑狮造型,则在在大同民居中运用广泛

北方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象征

它来源于“八蛮进宝”“回回进宝”的传说

胡人是古代汉人对外部族的称呼

而大同又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

所谓的胡人因经商而多有金钱、珠宝

胡人驭狮意味着能带来各种各样的财富

      车有车库,狗有狗窝,马有马桩。拴马桩是我们祖先“实打实”过日子的遗痕和折射,而雕刻在拴马桩上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农民美滋滋的理想、乐悠悠的期盼,也是庄户人审美观的洋溢倾泻,更是乡土文化沃土绽放的奇葩异卉,有着大美、大巧、大智与说不尽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拴马桩

是用来拴马的

那么地坑院里的这些拴马桩

是用来拴住每一位游客游玩的心

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

每一个游览这里的人都会回味

当然陕州地坑院的厚重历史

是最为津津乐道的

然而

能拴住人文气息的这些点滴本末

才是被人忽略

而又不得不重视的瑰宝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陕塬故事

只在陕州地坑院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