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莺飞草长,花红柳绿,正是人间好时节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坑院里的梨花已落、结上了可爱的小果子,树木亦愈发茂盛,研学游更是日益火爆。
三门峡市第二小学、德馨苑小学研学游活动


师生在地坑院
中心广场集结整队
热身表演

井然有序,
入园参观,
一路行走,
一路学习,
一路收获。



吹红了桃花
吹绿的柳树
作为全国知名的4A级旅游景区、研学游基地的陕州地坑院,不仅风景如画、文化浓厚,而且还有捶草印花、剪纸、澄泥砚等非遗体验以及打土坯等有趣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自然教育正当时,加强校内课堂和校外实践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放松心情,这样的户外课堂更有效地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东西。更加深刻地了解浓厚的地坑院文化。


非 遗 文 化

锤草印花
捶草印花作为当地独特的一种民间印染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采摘到制作过程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亲自动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打土坯
打土坯作为当地独有的一种民间营造技艺,是建造地坑院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地坑院营造技艺的讲解与介绍,让学生对地坑院的建造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打土坯作为地坑院营造技艺中非要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智慧,更加深入地了解与熟悉地坑院的建造过程

纺织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国 学 文 化


地坑院起源于人类穴居时代的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是黄土高原地带一种古老、独特而神奇的民居样式,
也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通过参观地坑院,让广大群众、青少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地坑院建造过程的不易,地坑院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精神。
使青少年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以塑造他们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敢于吃苦,不怕牺牲,乐于助人,发奋学习,忘我工作的高尚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