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里的“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一词原为贬义,在我国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实为“托梁换柱”之戏称),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位于地面上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使得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在上述情况下,可采用“偷(托)梁换柱”的加固方法。首先将“假柱”(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该过程称为“偷梁”;其次是抽去原柱,使得梁传来的重量由“假柱”承担,且“假柱”将该重量向下传给地基,该过程称为“抽柱”;然后是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该过程称为“换柱”;最后将“假柱”移去。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可有效地用于残损木柱加固,并使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