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节气,冬季的第 2 个节气,斗指己,太阳黄经达 240°,于每年公历 11 月 22 日或 23 日交节。小,未盛之辞也;雪,凝雨也。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意味着降雪量还未达到大雪那般盛大,天气开始变得寒冷,降水形式逐渐由雨转为雪。
小雪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继续缩短,太阳辐射量进一步减少。此时,寒潮和冷空气活动越发频繁,气温急剧下降,天气愈加寒冷。北方地区往往已经开始出现雪花飘落的景象,大地渐渐被白雪覆盖,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画卷。而在南方,虽然气温也有所降低,但降雪相对较少,多是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寒意也能深切地让人感受到冬天的来临。
小雪的由来与物候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小雪时节,天气越发寒冷且降水形式多转为降雪。此时,空中的水汽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冰晶,不再容易形成彩虹这种需要特定水汽和温度条件的光学现象,所以彩虹便隐匿了起来,预示着冬日的严寒已使天气状况发生明显变化。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沉,二者渐行渐远,天地之间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分隔开来。此时大气愈发清寒,空气流通相对减缓,这种现象标志着冬季的寒冷态势愈发稳固,整个天地间的气场都沉浸在冬日的氛围之中。
三候闭塞而成冬:到了小雪这一候,天地间的阳气和阴气闭塞不通,万物生长的气息仿佛被暂时阻断。自然界的生机进一步收敛,动植物大多都已进入各自适应寒冬的状态,整个世界一片萧瑟寂静,仿佛就此正式封闭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寒冬模样,反映出冬季已全面且深入地降临世间。
小雪,
寒风瑟瑟,
静息渐浓,
天空灰蒙而旷远,
于红枫岭葱郁的山林,
邂逅小雪的红枫似火,绿柳添霜,山林悄披银装,
感受着冬意渐浓,品味着自然在此时节的别样妆扮,沉醉于这季节更替的独特景致之中。
小雪习俗
在小雪时节,民间也有一系列的习俗来庆祝这个节气,以及适应季节的变化:
腌制腊肉: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天气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机。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人们会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用美食。
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时节有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糍粑最早被用作节日祭品,民众用糍粑祭祀“牛神”,祈求来年丰收、生活美好。
吃刨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储备冬菜:小雪时节,人们还会腌制各种蔬菜,成为大江南北的一顿美味菜肴。俗语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腌制的咸菜口感脆爽,易于保存。
在小雪这个节气,马头岭的自然景色如诗如画,红枫热烈,绿柳轻霜,绘就了冬日的绝美图卷。
漫步其间,带上孩子和家人一同感受冬日的宁静,探寻小雪时节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自然的好奇,触摸树皮,聆听鸟鸣,感受风中树叶的低语。家长们轻声讲述,引导孩子们发现霜冻下植物的坚韧,小动物们的冬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