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作品欣赏>岱南奇观 每日一篇(峄山的发育与形成) 岱南奇观 每日一篇(峄山的发育与形成)

岱南奇观 每日一篇(峄山的发育与形成)

2018-06-15

峄山与泰山南北相望

自古就有“灵通岱岳”“邹鲁秀灵”

“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孟子尽心上曰: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东山而小鲁

东山指的就是峄山。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峄山的发育与形成:

自从现代地质学产生以来,峄山是从哪里来的,峄山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疑问,终于摆脱了几千年来用神话传说去解说的历史,真正回到科学、求实的轨道。

我们在上一期就“依峄山地质地貌特征及成因”做了一些介绍,但是,关于峄山地质地貌、发育与形成等等,还有多种解释与流派,在这里,我们选出较为重要的,或者说较为流行的“两说”,以引起地质科学界或地理学学术界的更大兴趣,吸引更多地质学家对峄山展开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我们所介绍的“两说”暂定名为“升降说”和“冰川说”。

 升 降 说  
当代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考察峄山,他认为峄山为“水成巨硕沉积”。峄山自25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开始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在峄山的第四次上升时期,也就是3000万年前的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地块断裂持续加强,加上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使古峄山终于抖落掉了箍在身上的全部岩层,如芙蓉出水般挺拔独立于天地之间。
 冰 川 说 

首先简介一下“冰川说”来源,主要来自著名地质学家赵松龄的学说。赵松龄是李四光中国古冰川学的继承人之一。

赵松龄认为: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存有大量古冰川遗址。峄山的形成和它特殊奇异的面貌,是古冰川运动的结果。

在山东丘陵(包括峄山)能见到众多的宽谷、众多的飘硕群、随处而见的磨光面、漫长的冰碛硕群、星罗棋布的冰碛小岛、高悬山巅的飞来石、杂乱无章的乱石堆、悬崖绝壁上的拖动石、高悬山巅的冰臼、整块花岗岩面上的融水沟、形同座椅的冰椅石、状如刀劈的巨型劈石、融冰水冲击而成的多种象形石、停放在平地上的终碛等,都是经受过古冰川活动的记录。

今天峄山的地貌就是典型的古冰川堆积地貌。

峄山随处可见的“石摞石”、“石垛”,是冰川活动的重要的地质现象。并且像峄山丹丸峰上的“丹丸”一类的奇石,不是天外飞来的,也是古冰川搬来的。

关于峄山的发育和形成,我们所介绍的“升降说”和“冰川说”,是两家之言,说是两个流派也行。虽是两家之言,但各有各的道理,他们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讲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这个地球上所发生的精彩故事。这两个故事,与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已不在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