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从2007年至今,已在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的老师陈廷敬的故居,山西省晋城市皇城村举办了三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十分关心中国辞书的发展,亲身参加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的主旨演讲。多年来许嘉璐先生非常关注皇城发展,10月20日上午,第三届《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在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庄园酒店隆重开幕,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会场,特为大会写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词和深切的寄语,字字珠玉,句句经典。
许嘉璐先生
致辞皇城相府《康熙字典》研讨会
《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在皇城相府举行,别有一番意义。我不能到会聆听诸位的高见新论,至为遗憾。除谨致祝贺,也想把几点想法袒露于诸位面前,希望能得到批评指教。



当前,最引人注目,也是必然要迅速蓬勃、即将深入到人类社会和生活各个角落的,恐怕非 AI 和 VR 技术莫属了;而对当代语言文字之学提出最大需求和挑战的,可能也是 AI 和 VR。在这一即将到来的浪潮中,我们如何将其“利”用到最大,将其“弊”降到最低?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任何信息和智能技术都离不开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语言,也可以说这些技术不过仍然是人类和民族的工具 而已。
由此我想到,我们这些多年身心沉浸在语言文字研究领域的人, 正在受到两个方面的挤压:一个是需要重新或进一步思考、认识汉语汉字的历史过程,不断反刍先贤前哲的智慧,另一个是要求我们尽快地去关注、了解原本懂得不多甚至还没去接触的信息处理传播技术、AI 和 VR 领域。因为基于某种民族语言及其语境的表达,是没有长期生活于其中者几乎无法理会和破解的。换言之,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汉语汉字,可能既是我们发展创造未来信息技术新高峰的基础,也是应对纷繁杂乱世界的一道无形的防火墙。
对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是一个纯粹的外行。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站在圈外的观众有时也难免有点感受,与其堵在胸中,不如借机一吐为快。以上所说,即此意也。不敢藏拙,谨奉告于同行面前,聊博各位一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