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皇城相府建筑之祠堂庙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4 来源: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宗祠庙宇建筑有内城的陈氏宗祠、内城东北角楼春秋阁(关帝阁)、内城东南角楼文昌阁、以及村外西山岭上的道观建筑西山院。
      祠堂是古代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说:“先王之制,且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后世封建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进入内城主门洞沿狭窄的胡同一路东行,渐行渐高,一种莫可名状的敬意油然而生。但凡祠庙之建,贵在造势,必建于高处,以使人生景仰畏怖之心。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祭祖之地,既要宜于子孙常至而不可远离住宅区孤高独处,高不可攀,亦应有高山仰止之意境而避开低凹喧闹之地。有鉴于此,故陈氏宗祠选址于内城第一阶地的至高处,如此则威慑力与亲和力兼而有之,可以说是得其所哉!陈氏宗祠的门楼建于台阶之上,单檐悬山顶,檐下斗拱密致,虽然仅面阔一间,一门二柱,体量不大,但是在狭窄胡同的顶端且与胡同等宽,并处高阶之上,故不显猥琐,给人以高大巍峨之感。祠门左右两侧置大小石狮各一对,大狮高踞束腰须弥座上,高及垂柱,张口怒吼,一雌一雄,四目相对,雄左而雌右,雄狮以右前爪玩绣球,雌狮以左前爪抚幼狮,其身后紧靠门墩的一对小石狮憨态可掬,与大狮共同护卫陈氏宗祠大门,于是这一间门楼便平添了恢弘大气,令人见之而肃然起敬。祠院内的祠堂坐东朝西,建于台基之上,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明间与左右次间均施隔扇门,前檐出廊,明间廊柱悬木刻楹联,上书: “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词林实指翰林,因“翰林”与上联“进士”对仗,“翰”“进”二字同为仄声,故书者以“词”易“翰”,“词”乃平声,可与“进”字形成平仄之声的声韵对仗。陈氏家族的文化功底于此可见。祠院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山沟乡村一姓一氏则足矣!
      陈氏家族以内城东北角楼为春秋阁,其用意之高明令人叹佩。关羽虽是凡人,但是这位山西运城老乡自其死后则是洪福齐天,好运连绵,由凡人而超凡人,为圣人,始封侯,继封王再封帝,直至升华为神人,儒、道、释争相以其为本教的护法神,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崇奉其为战神,近一个世纪以来更被海外华人视为可带来财运的武财神。关羽已成关圣帝君和守护一方平安的神祗,他当然应该高高在上而不食人间烟火,故陈氏家族及皇城村人以内城的制高点为供奉关帝的所在。城墙角楼本是防御工事,但供奉一位善战的神勇之将,当系皇城村人祈求关公能够护卫百姓安全的一种心理反映。然而陈氏家族及皇城村人的崇武是实用主义的,其更迫切的意愿及更长期的心理需求却是要以宣文来光宗耀祖。有鉴于此,故春秋阁内的关公塑像并不是叱咤风云的武夫形象,而是夜读《春秋》的儒雅之士。春秋阁巍峨高耸、一间见方,四壁不砌砖墙而施隔扇门、单檐十字歇山顶、以绿琉璃筒板瓦仰俯铺盖、施黄琉璃脊饰,在青山绿水之间和黄色城墙顶端直指青天,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皇城村人武可御敌、文能安邦的特有风范。
      内城东南角楼三间见方,中心间供文昌帝君塑像,四壁敞朗,形成围廊,单檐歇山顶,体量虽然不大,却有一种溶于天地的神秘感和张扬力,玲珑但不觉小巧,精致且充满大气。皇城村人和陈氏家族文风甚著,一个山沟小村仅在清代便出了九进土、 六翰林,出文人才俊如此之多的小山村,自然会对文昌帝君崇信有加,五体投地。“文昌”原本是天上的星宿名称,也叫“文曲星’’或者“文星”,是中国古代对斗魁(即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文曲星君即文昌帝君,亦称“梓潼帝君”。梓潼神与文昌星合二为一,成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士人多立祠祀之。
      西山岭上的西山院处半山腰,居高临下,自成院落,红墙碧瓦,在绿荫丛中璀璨夺目,是一处完整的道教宫观建筑群。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