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陕州地坑院每天演绎陕州古老的传统文化,地坑院的民俗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9 来源:陕州地坑院
乘风破浪的姐姐近日收视长虹

“我们是演员,这是加分项”稳住了姐姐们的心
人民公社院的演员们气势如虹
“我们退休了,仍要追求人生的梦”感动了无数游客的心

年龄不该被标签化
漫长人生路上皆风景
享受人生,不断前行,永远加分ing

陕州地坑院景区就有这样一群人,用“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来形容他们一点也不为过。
平均年龄50+ 仍在不断加分的他们

人民公社院(12号院),在景区民俗文化园中算是颇有特色,最热闹的院子之一。这里每天都有表演,精彩纷呈,风雨无阻。他们是来自黄河韵歌舞团的演员,分别来自三门峡市各个行业的歌舞爱好者,他们中有退休医生,护士,干部,军人,教师,售货员,技术员等,他们平均年龄50+,却个个能歌善舞,元气满满。

该院主要节目有:公社饲养员、老两口学毛选、解放区的天、军民大生产、豫剧抬花轿、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豫剧花木兰、黄土塬、小拜年、夫妻打镰等。他们表演精湛,扇子舞、手绢、腰鼓、民族舞、水兵舞、戏曲等表演形式繁多,总能牵起游客的情感,让人们记忆犹新。

他们以表演的形式演绎陕州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地坑院的民俗文化特色,使游客们在欢声笑语中,充分领略陕州的历史文化风情。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江西省,西安市等省市的电视台多次播放该团队的演出活动;《旅游》杂志彩页,《中国摄影》杂志彩页和封面刊登了演出剧照;许多游客还将拍摄的节目小视频上传在各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点击量不断攀升。

“生产当个模范,学习要争个第一…..”12号院的大喇叭声传四方,总能吸引一波又一波游客。这曲《夫妻识字》是创作于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曾被老一辈艺术家无数次演唱至今经久不衰。通过对夫妻二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夫妻二人欢天喜地的动人描写,讴歌解放区翻身后的农民群众热烈开展学文化运动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形式。

上世纪60年代,一首《老两口学毛选》被广为传唱,今天再听这歌,不知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
黄土塬   一孔窑洞一汪井泉
热爱故土的人都把根扎在了这儿
忆故土  念家乡  情在骨子里滚烫
就像屋檐下红红的辣椒一串一串
一条条羊肠道一座座山
远走他乡的人儿在天边
问一句:亲爱的你,何时归来?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