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福利在文末~
冷吗?
冷就对了!!!
慵懒的周六属于温暖的被窝
但今天的早晨是属于寒冷的!
不要对秋裤过分的依赖
不要感叹冬季到来的太快
还有西安马拉松陪你一起度过!
多多运动
抵御寒冷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黄
今日7时14分
迎来立冬节气
水始冰,地渐冻
日照短,寒风劲
冬,已翩翩而至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述: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
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建始也”,一年最后一个季节冬季自此开始。
“交子之时”吃饺子。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
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立冬也有吃饺子的习俗。
那么
远在几千年前的唐代人
他们是如何过冬的呢
一
在凛冬到来的时候,还没能有什么事情,比吃一顿火锅,更能让人心旷神怡的呢?吃火锅这件事情,在中国早就由来已久。三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可以煮火锅的家伙。唐朝的时候,大家都把它叫做暖锅,作用跟今天的火锅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在唐朝人眼中,喝酒暖身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诗人白居易就在他的诗歌中写过这么一句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同样是冷的发抖,同样是喝酒暖身,人家白居易就能写出这种高水平的诗来,真是自相惭愧。 唐装服饰,大多是夏装为主。冬天服装会稍微厚一些。但不会厚到哪里去。不过,能穿上这种衣服的,大多还是达官贵人。他们住的地方都有各种取暖的方式。烧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在烧炭问题上,唐朝人的选择,也是五花八样。那些达官贵人们,烧的炭不仅要暖和,还要无烟,还要照明好。有的人干脆找来一帮宫妓,靠体温给自己取暖。他们甚至可以在暖和的气氛中,热到流汗。当然,以上这些做法,仅限于唐朝时候的上流阶层,至于平民百姓,只能是挨冻发抖。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简单的御寒办法就是多穿点,穿得厚厚的。
唐代忍冬纹银薰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暖炉虽然小巧便携,但是造价昂贵,只有官宦人家才有经济实力购置。家境一般的人,买不起铜暖炉,又需要生火取暖,便常会在自己家的屋子里挖一个深坑,在坑里推满木柴,掺着松脂和杉子之类易燃物点火取暖,称为“地炉”。
五
帘幕、地毯、毡帐:唐人的室内保暖
除了借助炉火升温取暖之外,唐人到了冬天还会在房屋内部安置很多御寒的设施,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暖帘。一张毡布制成的厚重帘幕,可以有效遮住木结构房屋的缝隙,将寒风挡在屋外,因此唐人在布置房屋时,总是“向暖窗户开,迎寒帘幕合”,在房屋靠北的一面留下悬挂帘幕的位子。
此外,唐人通常还会在地上和坐卧的床榻上铺厚厚的毯子,抵御下方透出的寒气。
陈居中《文姬归汉图》中所画的地毯
唐代的一般士人,无法做到这样奢侈,他们通常会用动物皮毛做成的毡子当坐垫。
唐代羊毛花氈 正仓院藏
六
而他们唐朝的暖室,也是别具一格。唐朝的暖室中,有一种叫“椒房”的建筑。这种椒房的建造特点就是,在糊墙的时候,把花椒砸碎了,倒进泥里。这种办法是不是保温,还没有得到过验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不过,花椒在古代可是个奢侈品,完全不是今天普通佐料的地位。在唐朝的时候,官员受贿的礼品,就是以花椒来计算的。能把这种奢侈品当水泥一样用的,都是真正的富豪大户。
尽管天气有说不完的清冷
但从古至今
古人与我们一致
都喜欢借着美景来舒缓心情
感受
“清霜冷絮裯,红叶满阶头”的意境
图片均拍摄于大唐芙蓉园
出游赏景
自然是以景衬人借景抒情了
气吞山河之势
镜花水月之梦
帝王将相
仕女红颜
都不枉
赴这一场
梦中大唐
一曲浅酌低唱,饮醉清风, 韶华恍然如梦, 千年的风雨飘摇如水般逝落无痕, 斑驳了雕栏玉砌。 依稀,那一段繁茂辉煌的太平盛世, 化作风华绝代的韵味, 酝酿成一阕精湛的婉约词令, 弹落一曲宫商角徵羽的亘古风情, 回荡在凤鸣九天的剧场之内。 作为礼赞新时代的又一恢宏巨制, 剧目为观众讲述一位现代姑娘“梦儿” 穿越时空寻找千年之爱的圆梦历程。 “梦儿” 一个跨越千年的追梦人 神奇梦幻,千年大唐 成火纷飞,旌旗猎猎 “梦儿”“长安”苦苦寻觅 出水芙蓉,比翼双飞 杨柳踏青,秦腔百戏 凤舞九天,西域俪影 大海行舟,勇往直前 霓裳羽衣 盛世婚典 千年之恋 梦想实现 千回百转、充满幻想的盛世大唐。 《梦回大唐》黄金版演出票哦! 实行交通管制;请大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出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