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皇城相府被评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26 来源:皇城相府
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相府景区管理处
(皇城相府景区)
被评为山西省“游山西就是读历史”
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山西省“游山西就是读历史”
省级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名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未必在远方。

     皇城相府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 2018 年经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 5A 级景区,是清康熙朝文渊 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 35 年的经筵 讲官、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陈廷敬为官 53年,为康熙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廷敬一生正直清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被康熙誉为“完人”。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家族文风之盛世所罕见。其故居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 文化巨族之宅”。五村合一的皇城相府景区拓展了宰相故里的文化内涵,“东方第一双城古堡”、非遗技艺、自然生态、农耕体验、新农村生活等多重教育资源构成了皇城相府的教育实践特色。

 

皇城相府人文历史类研学课程
01、陈廷敬纪念馆考察
学 段:小学低/高 初中/高中
学习主题:将身许国功勋著  清正廉洁树楷模
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思品/综合实践
学习时间:60分钟
课程环境:
陈廷敬,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 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 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任《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谥文贞。
陈廷敬纪念馆共分 6 个单元,从少年才俊入仕为官、兴文重教翰林清贵、爱民忠君辅弼良臣、德才兼备才艺超群、清贫朝官权高俸低、恩宠有加终老任上六个方面,介绍了陈廷敬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一生。而陈廷敬德、能、清、廉的品质,也为后人修德、处世、为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课程实施:讲解、考察、分享
02、相府文化考察探秘
学 段:小学低/高 初中/高中
学习主题:观皇城相府宏大华美 品传统文化多重韵味
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美术/思品/信心技术/综合实践
学习时间:120分钟
课程环境:
皇城相府(国家 AAAAA 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 3.6 万平方米,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 35 年的经筵讲官、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被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建筑群落庞大,建筑形态集明清风格于一体,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中的雕塑,形式多样,意象华美,蕴涵丰富,其精美程度与背后的文化意境均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实施:讲解、考察、分享






03、康熙字典探究
学 段:小学低/高 初中/高中
学习主题:考察康熙字典   探究文字秘密
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思品/综合实践
学习时间:60分钟
课程环境: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诏令张玉书、陈廷敬等人以明代的《字汇》和《正字通》为蓝本编纂的,第一部以皇帝命名、第一次用“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历时 6 年,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其影响之大,唯《说文解字》可相提并论,以至后来的众多字词典都仿效以“典”命名字书。《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 个),几乎在每字每义下都引用了“始见”的古书作为举例,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在当时规范了汉字的使用、方便了汉字的查询,也规定了每个字的官方读音,为后世字典的编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实施:参观讲解、考察研究、分享总结




皇城相府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以历史人物陈廷敬为中心,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和陈廷敬为公为民鞠躬尽瘁的事迹,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敢为人先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和行为榜样。青少年学生通过皇城相府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萌生对乡土乡情的热爱, 对家国一体的认同,养成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与情怀,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劳动的意义与快乐。这是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意义所在,也是基地活动课程的最大特色。
咨询电话:0356—4858806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