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头石》
鸡头石在千山里,芳草诗传亦有名。
突起云宵疑健斗,乍惊风雨欲长鸣。
锋冠日晓丹霞拥,绣羽春晴锦树生。
身世百年真一肋,夜深起舞不胜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鸡公山与“鸡”之间的关联。在河南省信阳市南部,那里属于大别山的支脉,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座山峰,就像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所以取名鸡公头,又名报晓峰。
石刻:天下第一鸡
【天下第一鸡】1990年8月,著名中医李金碧在报晓峰东北侧壁上题刻“天下第一鸡”五个大字,每字40平方厘米,字体刚健有力,颇有大家风范。
石刻:观鸡象鸡
【观鸡象鸡】位于观鸡台东北侧立石上,为云南江川李金碧于1990年8月题刻。每字35厘米见方,笔力遒劲,浑厚匀称。
石刻:《鸡为德禽》
【鸡为德禽】2005年春,在报晓峰东侧刻有石刻——“鸡为德禽”,全文如下:鸡为德禽。头戴冠,文也。足缚距,武也。敌在前敢斗也勇。见食相呼者仁。守时不失,信也。鸡公山因鸡而名状其形,而寓其道。是故登临者可游目骋怀,励志践行耳。“鸡为德禽”这一石刻为宣传鸡公山,对鸡的吉祥含义起到了一定作用。鸡有文、武、勇、仁、信5德。规劝人们励志践行,对游人产生了良好影响。
摄影:徐其良(金鸡唱晚)
摄影:周旸 (石刻:鸡鸣中原) 【鸡鸣中原】 位于灵化寺景区窥星台北侧石壁上,隶书,每字90厘米x80厘米,长达4米,1994年镌刻。原为中国新华社社长穆青1986年为《鸡公山志》的题词,寓意深远。 摄影:周旸 (石刻:闻鸡起舞) 青峰寺 【青峰寺】鸡文化主要体现在吉祥、光明两个方面。在鸡公山,民间有着拜鸡的传统,刘景向《鸡公山竹枝词》中云:“游人探得青峰寺”,青峰寺小如炉灶”,即为拜鸡的场所。 摄影:牛书培(活佛寺) 【活佛寺】活佛寺供奉济公活佛,“济公”与“鸡公”音近,恐非巧合。拜鸡,求得是消灾祈福。鸡能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祥音。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鸡者,凤也。凤为凡鸟,其人间原形便是鸡。 摄影:翟芳 (仙境鸡公山) 此外,鸡公山作为避暑胜地开发的历史至今仅百余年,作为名胜,唐时有“春来芳草满鸡头”,明时有“鸡头石在千山里,芳草诗传亦有名”的诗句,说明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其山南武胜关历史上却更是威名赫赫,山北龙旋寺、山东灵山寺早已声名远播。楚关三隘,古迹众多,亦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传说,也极大地丰富了鸡公山的文化内涵。 摄影:李希全(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