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导游词>西北区导游词 > 陕西省>正文

统万城遗址导游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06 作者:科潮网
公元5世纪初的东晋时期,我国处于群雄并立、封建割据的局面。大夏便是这期间匈奴人建立的一个国家,存在了仅仅20余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真可谓转瞬即逝。它留下来的文物遗存非常稀少,故而异常珍贵。而统万城遗址正是大夏国建都的地方,也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城,唯一的沙漠古都。1996年国务院已经将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积极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统万城遗址位于靖边县北60公里的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北岸,海拔高度约1200米。

  统万城的创建人是匈奴族末代单于赫连勃勃,字屈孑,据《晋书》上说他身高体大,英俊割悍,聪明并且凶残。他本属匈奴族铁弗部人,因父西单于卫辰被魏所杀害,遂投奔后姚秦,颇得信任。等他羽毛渐丰,就不甘寄人篱下,于是拥兵自立,于公元407年,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 “大夏”。疆域极盛时,据有今陕北、关中、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南部、山西西南及河南西北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这时他认为自已随母姓不合理,故改姓“赫连氏”,意思是,帝王系天之骄子,他的威赫与天相连。

  起初赫连勃勃居无定所,后来势力渐长,遂于龙昇七年(413年),即他称帝6年后,在他势力中心,动用北方各族民众十余万人,大兴土木,修建都城。据《水经注》记载,都城是在西汉奢延县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建城历时6年,至真兴元年(418年)完成,命名“统万”,取 “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建成后的统万城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城内人口最多时达到七八万人。作为一国国都的统万城,集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于身,达到空前的繁荣。

  南北朝夏承光元年(425年),赫连勃勃病死于统万城,享年45岁。其子赫连昌继位,仍都统万。北魏始光元年(427年),魏世祖拓跋焘攻陷统万城。其后不久,大夏国亡。北魏改统万城为统万镇。北魏太和十一年(424年),改设夏州,以统万城为治所。隋初改为朔方郡治所。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年),地方豪强梁师都据统万城称帝,国号 “梁”。唐贞观年间以其地复为夏州,置都督府。唐天宝元年 (742年)改为朔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夏州,统万城仍为州治所在。这一时期,统万城基于原来都城的政治中心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仍然为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中心。特别是在晚唐、五代、宋初,统万城与敦煌、河西间交通和交往频繁,其间的主要通道均以统万城为中心,连接关中、中原与西域,是当时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封党项部族首领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统万城于是成为党项部族的根据地。党项人建立西夏后,统万城成为宋与西夏争夺之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宋军攻破统万城,宋太宗以统万城 “深在沙漠”、难防羌族窃据为由,下令毁废统万城,迁民20万人于今横山、米脂、绥德一带居住。统万城作为大夏国的都城虽然只有15年,但作为北方军事重镇却有着 600 的历史 .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统万城,亲自感受1600 年前大夏国的辉煌。

  统万城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城市的基本格局仍旧保留,即由外郭城和内城构成多重的城堡工事,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域,即由东往西依次为外郭城、东城和西域,被当地群众称为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部分城垣、城门、马面及角楼遗存清晰可辨,城内主要建筑道路均已无存,仅遗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根据航空影像分析,仍可看出城西北角的护城河及城内开渠引水的痕迹。

  外郭城因迁就地势和包容最大限度的面积,颇不规则。平面略呈袋状,周长4969米,它是居民集市聚集地。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内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被眼前这道南北向城垣分隔为二。东城是公廨衙署集中地,西域为皇城。东城周长2566米,西域周长2470米。两城四角均有突出城外的方形或长方形墩台,其中以西域西南角墩台最为高大,现存高度达31.62米。统万城城池坚固,牢不可破,城墙上建设稠密的马面是战略防御的有效措施。东城马面22座,西域乃中央政权所在地,安全防范更是头等大事,所以马面多达38座。这些马面均长于城墙数米甚至更多,当敌人攻城时,可从其后射击,马面紧密,射击的石头可以相互交叉,致使敌人攻不到城下。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向大家介绍西域邻西南角的这个马面,它长出南墙17米,中空,俯视呈方形竖井。内壁光滑陡直,无门洞,南北壁面有擦洞和楼板残迹,推测由顶部边缘搭木梯上下而出人。据考证,此马面是中空的仓储建筑,亦即史书上记载的“崇台秘室”。这样的马面仅有两座。 统万城的马面兼作仓储之用,这在我国城建史上是非常罕 见的。

下一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 统万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