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有三绝,一是山水秀美。绵山多巨岩,往往高达数百丈,颇为壮观。这些巨岩的半腰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老人抱腹,远远看去深邃如洞,洞内宁静远致,大雨天时犹如水帘洞一样壮观。
在绵山这种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数是云峰寺景区的悬崖上的抱腹岩,凹进去约有三四十米,高七八十米,宽有近三百米!古人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远远望去如悬空寺一般壮观。
绵山以石为主,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在绵山上到处可以见到泊泊的山泉,溪水不但在谷底奔流,就连巨大的石壁上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滴滴答答落下来。
天下绝无仅有的悬泉——圣乳泉,便是从岩石的裂缝一点点淌出来的,泉上方的石壁上悬垂有大小数十对长满苔藓的石乳,泉水如珍珠断线,叮咚有声,一滴滴的水从石乳尖部流淌下来,好像是从石头里溢出来的。
第二绝是包骨真身。佛教认为僧人修行到最高境界,有可能实现圆寂之后肉身不坏的身体,称为全身舍利。这些圆寂之后的僧尼,身体经过多年不仅不腐朽溃烂,而且栩栩如生,因此还被尊称为肉身菩萨。后人再将其肉身用泥做成塑像,予以膜拜,就称为包骨真身。
绵山正果寺的真身舍利佛——空王佛。田志超是汉人成佛第一人,是唐贞观年间所遗存,在全国少见。踏入供奉大殿,看着眼前一排泥塑坐像,仍然保持着坐化时的形态,面部神态安详自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表现了很高的雕塑艺术,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第三绝当属挂祥铃。挂祥铃是绵山闻名于世的祈祷活动,民间艺人被固定在悬崖顶部的绳子吊在半空,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悠进洞内,再向崖壁上打楔系铃。绵山的祥铃都挂在抱腹岩上,人们在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民间艺人上山,将铜铃挂在陡峭的岩壁上。
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的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