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背景】目前,轿顶山研学基地以“以游促学”为核心目标,科学制订研学方案,细化研学线路,强化活动体验,做好研学文化体验的开发,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研学旅行体系,推动研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轿顶山研学基地设计了包括地质研学、植物研学、历史研学、红色革命研学、星空研学,等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
2019年11月21日,轿顶山研学基地迎来了新乡市第三中学,开启的两日研学旅程。千人研学轿顶山井然有序。

第一站便是来到轿顶山红色抗战实物展览馆,参与升旗仪式,看到国旗护卫队擎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身着整齐的制服,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旗台威严走去,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国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同学和老师分别向国旗宣誓:我爱我的祖国。

研学导师为同学们讲解植物的特征与属性,同学们认识了雪松,油松,连翘,侧柏,绣线菊,小叶梣等多种植物,并了解他们的作用与用处。


长达14公里的为赵、魏龙脉长城之遗址,像一条盘旋在太行山脊上的巨龙,横跨豫、晋两省,由东北方向的林县昂首奔来,挟带着燕赵之地慷慨激烈之气势,经过赵国宰相蔺相如的蔺家寨,蟠结屈曲于侯兆川的轿顶山、铁打寨;铁打寨其名字相传是在宋朝末年,金人对大宋大肆入侵,当时,爱国将领王彦,岳飞等志士,带领本部人马在辉县盘上设五个山寨,形成奇角之势。以铁打寨为“八字军”抗击金兵的总部,号令各军,扼制了金兀术对大宋南侵的步伐,之后代代相传,留下千古美名。




轿顶山龙山索道是轿顶山第一条客运索道,索道分设上、下站。上站设在陡然高耸、云歇雾宿的龙山山顶,下站位于苍翠葱茏的幽谷栈道傍。线路全长1140.81米,线路高度差439.92米。为单线脉动循环固定抱索器成组式客运索道。




有我们候玉宝先生给我们讲解藻灰岩,南太行山的藻灰岩(或藻白云岩),由以绿藻与红藻为主的骨骼钙藻,形成的石灰岩(或白云岩)。位于中寒武世的张夏组岩石中,距今5-5.7亿前中的中期。而由蓝藻形成的叠层石,在太行山则位于奥陶纪的石灰岩中,距今4.4-5亿年了。藻灰岩也可以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水藻的化石。 

在地质博物馆内,通过研学导师对沙盘和地图的讲解,了解了轿顶山基地所在太行山的位置,及候兆川盆地、万仙山,王莽岭等具体位置。 


通过对轿顶山红色抗战实物展览馆的参观学习,知道了轿顶山一带就是南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腹地。1938年7月刘伯承、陈赓率部队386旅从林县进驻候兆川,奔袭驻辉县县城的日军,取得了胜利后,返回了西罗平村,召开了万人庆功大会,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扩大影响,展馆内的“陈赓日记”清晰记载。1943年初,八路军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主力宗书阁团,入住轿顶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1943年春,中共辉县县委在暖掌村秘密正式成立。

据辉县县志记载,此处为朝歌祖脉,且刘秀在打败王莽之前,率领众臣朝拜轿顶山时,从山脚到山顶,在不同的高度从九品到一品分封不同级别的官员。为再现古代官职文化之内涵,现依山势自下而上,在不同的山体高度,从九品至一品,修建了中国古代官职文化碑廊,使历史官职级别文化再现,从而激励人们踏1900余个人行步道台阶,怀积极向上的凌云壮志,不畏艰辛,敢于攀登,从“九品官职”步步登上“一品官职”,赏古代官职文化之底蕴,圆人生旅途之夙愿。


中原第一滑道总长度688米,滑道用抛光的花岗岩和钢化玻璃建成,它坐落于高山密林之中,建造工艺细腻,坡度设计合理,乘坐舒适。全程从五品一直到九品,是南太行之脉气所在,颇有灵气。游客们在全长418米的下行途中滑车穿行于松柏密林和红叶丛中,直道和弯道的完美结合让您轻松驾驭游刃有余、尽情享受其中无穷乐趣。









为期两天的研学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有太多的不舍,短短的两天,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太多的不舍,留下的是与大山,与导师,与教官,……成为了永远的朋友!


行程特色
亮点1 研:
1、(地质研学)了解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地壳演化简史
2、(植物研学)植被覆盖率90%以上,山水秀美,巧夺天工
3、(历史研学)了解铁打寨、赵魏长城的历史故事
4、(红色革命研学)了解辉县抗战优秀将帅的红色事迹
5、(星空研学)可以看到漫天繁星,领略星空的美丽,了解宇宙的宏大
亮点2 学:
1、了解到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2、能够阐明植物类群的起源与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能够讲解抗金战争的故事,以及赵魏长城的修建用处
4、掌握辉县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
5、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亮点3 娱:
1、大自然中放松自我、挑战极限
2、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制作石头画和书签等
亮点4 餐:甄选优质餐厅,合理膳食品当地美味
亮点5 住:甄选优质房源,住得安全舒适
如果您想来轿顶山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请联系研学基地负责人吴总:
电话:1583618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