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当天,秦岭文化学者、著名作家王若冰,西北旅游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王晓民,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总规划师崔宁,西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任惠莲等专家学者围绕认识秦岭、共享秦岭、畅游秦岭三个主题建言献策。

共享秦岭怎么做?
一是蓝图共绘。秦岭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与之在地理上有关系的陕西省六市39县区,以及有行政区关联的全国六省一区,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完成顶层设计,按区域按类别分级保护、有序开发、有机利用、协调发展,例如秦巴山地生态旅游圈的建立、秦岭国家公园的建立;如果从生态、文化、气候、水文和史学等角度,则需要以世界视角形成跨区域合作,共同探寻秦岭发展大计,例如:世界名山联盟的建立。
二是产业共融。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需要产业体系的有效构建,尤其是产业跨界融合。例如传统生态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的融合,形成了生态观光、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而林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形成了生态康养和研学体验产品,山水环境和体育结合形成了户外探险和山地体育产品……通过产业共融,许多相对闭塞的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例如商南金丝峡镇的乡村,借助金丝峡景区开发使近万名群众脱贫摘帽。我们在保护好秦岭山水的同时,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享受到了保护带来的红利。
畅游秦岭怎么做?
一是“通畅”,需要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除了公路,还要有驿站体系、慢行道体系、低空飞行体系。
二是“顺畅”,就是结合重点景区、乡镇和交通节点形成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不能通而不顺。
三是“舒畅”,建立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玩的嗨。
来源:西北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