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发自心扉的触动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以“我心中的珏山”为主题的征文大赛,在珏山景区悄无声息的拉开了序幕,刚刚从学校走出的稚能学子用心扉走进了属于珏山的特有魅力。笔者在征文的作品中,看到了文笔如涓涓细流、或如山之雄伟,当有耳目一新之感。思忖片余,却想把这一份来自陌生的美好,一点一滴分享给大家,文章力求原滋原味,笔者不加任何修饰。只求透过这一份陌生的美好,产生向往珏山、到此一游的冲动。

《发现珏山,诗韵奇景》
景区运营部 吴毓婷
珏山的模样,是藏在太行褶皱里的一抹温润。它不算巍峨,却凭“双峰并峙”的姿态鹤立独行(立得独特)——两座青山像被匠人精心打磨过的玉珏,一左一右挨着,山尖常衔着云,风一吹,云絮慢悠悠滑过,倒像给这“玉珏”镶了层软边,山名的由来,大抵就藏在这巧思里。“晋魏河山第一奇,青莲云涌出天池。花擎日月开千丈,藕发龙蛇走万枝。清水灌根常不老,金仙趺坐稳如斯。诸贤携我寻幽谷,欲着荷衣赏景时。”作者是万历年间的户部侍郎王国光,他盛赞珏山为“晋魏河山第一奇”,描绘了珏山青莲寺如从天池涌出,以及山中奇花异草、古刹梵宫的景象。
山脚绕着丹河,河水清得能数见河底的卵石,阳光好时,河面像铺了层碎银,顺着山的轮廓缓缓淌,倒成了珏山的一道软腰带。往山上走,石阶是老的,被往来的脚磨得温润,石缝里总窜着野菊、蒲公英,春末开细碎的花,秋来结毛茸茸的籽,走几步就能撞见。道旁的老松最是执拗,有的斜斜探着枝桠,像伸手迎客;有的扎根崖壁,裸露的根须扒着岩石,哪怕土少得可怜,枝桠依旧挺得笔直,松针绿得发亮,风过了,就簌簌地唱。
山腰藏着古寺,真武殿的檐角翘着,铜铃挂在角上,风一吹就“叮当”响,混着偶尔飘来的诵经声,倒让人脚步也轻了。再往上到南天门,视野忽然敞亮——能看见远处的村落缩成星子,丹河在山脚绕成银带,若是阴雨天,云气漫上来,整座山就浸在雾里,松树的绿、石阶的灰都软乎乎的,像幅没干的水墨画。
最难忘是它的月。“珏山吐月”是出了名的,暮色沉下来时,月亮像被山尖轻轻托着,一点一点往上挪。初时染着粉,慢慢成了冷白,清辉泼下来,把山石、松枝都镀上层霜,连空气都浸得凉润。这时山是静的,只有月悬在“珏”字般的山尖上,像是山把心事,都映在了月亮里。
珏山景区的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夏、秋三季。春季,四月左右,此时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珏山到处充满生机,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景区有时还会举办风筝节等活动,适合带家人一起游玩。夏季,珏山地处太行山脉,2009年10月入选中国百佳避暑名山,夏季平均气温较为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山上植被茂密,绿树成荫,能让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一丝清凉。秋季,9月至10月,秋天的珏山景色最为绚丽,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尤其是重阳节前后,有“重阳登珏山,金秋赏红叶”的传统。
这山不张扬,却每处都透着妥帖——石是温的,水是软的,连风都带着松针的清,像是把太行的硬朗,悄悄揉成了能揣进心里的温柔。
这就是我心中的珏山,它不要人记住它的险,也不逞它的奇,只把一草一木、一寺一亭,都浸在岁月里。我期待着有更多人能踏上这片土地,继续寻找珏山的文化底蕴和古今交融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