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朱仙古镇·启封故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9月29日,1800名中小学生齐聚于此,开启了一场以“穿越千年·触摸历史”为主题的秋季研学之旅。古桥流水、非遗技艺、英雄史诗……这场融合了知识探索与实践体验的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行走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璀璨。

千年古镇的秋日画卷:一步一景皆文化
踏入园区,青砖黛瓦的状元桥静卧碧波之上,桥身雕刻的纹路,仿佛仍在诉说北宋状元赵楷的往事。学生们驻足桥头,轻抚石栏上的岁月痕迹,耳畔仿佛响起千年前的朗朗书声。

沿聚仙湖畔徐行,垂柳依依,湖心岛与潜龙桥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墨画。学生们手持研学手册,在导师的引导下,辨识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彩绘纹样,用画笔勾勒飞檐斗拱的匠心独运。一位初中生感慨道:“原来课本里的‘漕运码头’,就藏在验粮楼的每一处细节中——粮车、算盘、雕塑,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历史的韵味。”
非遗活态传承:指尖上的文化基因
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年画体验馆成为此次研学的核心站点。学生们围坐在雕版前,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解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的艺术特色。从刷墨、铺纸到拓印,一双双小手在宣纸上轻轻按压,不一会儿,一幅幅“门神”便跃然纸上,传统技艺在指尖悄然复活。

不远处,活字印刷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孩子们亲手排列铅字、蘸墨覆纸,在墨香中感受汉字之美,体会“一字千金”的文化重量。

一场研学,一世文化记忆。
1900名学子带着亲手制作的年画、活字印刷作品踏上归途。这场研学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当孩子们在状元桥上奔跑,在年画馆里创作,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中华文明的血脉与筋骨。”
这个秋天,朱仙古镇·启封故园用千年文化,为青少年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